煤炭“新政”对煤炭市场的影响

2007-04-17 00:00

  煤炭可持续发展政策将带来哪些变化?从山西试点一揽子政策设计看,将在几个方面取得突破,带来“第一能源”产业版图的新变化。 

  一是对煤价的影响。新的煤炭成本核算办法,将改变过去成本只计开采直接成本、而对资源动用、生态破坏和安全成本不予计算的办法,企业缴纳或提取的矿业权价款、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煤矿转产发展资金等都要计入生产成本,这些成本单纯依靠煤炭企业无法全部消化,必然要通过煤价上涨传递给用户。但也应当看到,煤炭供求已逐步过渡到市场定价,煤价不会因政策因素波动太大,决定煤价和供求的最根本的因素还是市场。 

  二是煤炭行业准入门槛提高,实行规模和人才“双卡”。新建矿井规模原则上不低于年产60万吨;中小型煤矿正副矿长和总工必须具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助理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井下安全员、爆破工等“特岗人员”必须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经过职业培训并持证上岗。“放下锄头当矿工”、“文盲矿长”的煤矿用人现象,将逐渐得到改善。 

  三是矿产权有偿取得和货币化以后,大集团主导行业发展的步伐加快。新的矿业权取得原则上由招、拍、挂公开出让方式取得,靠“无偿划拨”或“跑关系”就可开煤矿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山西提出“十一五”期间打造2个年产亿吨级的煤炭集团和若干5000万吨特大煤企,国有重点煤矿要控制七成以上产能。 

  四是煤炭行业管理体制将进一步理顺。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如煤炭工业局将在生产、技术、安全等方面发挥基础性、日常性管理的作用;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代表国家行使监察权。煤矿多头管理、证件过多过滥的现象可望得到改变。同时,一个由多部门形成的联合执法机制将形成。 

  五是煤炭生产企业的内外环境将得以优化。生态环境边采边治边恢复,建立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煤炭开发“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的三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线,山西提出用10年时间使全省矿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煤矿将建立转产发展资金,用于煤炭企业转产、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产业和区域经济转型机制等外部环境也将改善,社会包袱大大减轻。


(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编辑:jjz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行情通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8-08 06:4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