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敬琏万字建言:改革者上 不改革者下
本世纪初以来经济增速不断下行,其基本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说是效率不高,也可以说是结构扭曲,也就是说配置资源的结构发生了扭曲(资源误配)。资源误配的结果就是效率低下。
本世纪开始,我们原来所依靠的增长动力正在消退,而又不能够用提高效率的办法去补救增长动力的消退,比如当中国经济上了一个台阶以后,人口红利就走入了末期,工业、农业、服务业的结构改变,寻求增长的动力也开始减弱。在这种情况之下,就伴随着一个问题——中国的全要素增长率在本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开始明显下降,最终造成了中国的潜在增长率进入了下行通道,因而造成了经济增长下行的趋势。
这个问题是经济走入下行通道的根本性因素,可以表达为供给效率不高、供给质量不高,也可以表达为资本的误配置,也就是说经济结构的恶化或者经济结构的扭曲。这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需要加以处理。
这是在判断中第一次出现结构问题,我们需要实现结构的调整或者叫资源的再配置。
用行政命令调结构不但无效 甚至有反效果
结构怎么才能够改善呢?这是第二个问题。结构的改善要通过体制的改善实现,体制怎么才能改善呢?就要通过结构性的改革。在这里两次出现了含义不同的“结构”。
我觉得现在常常把这两个“结构”搞混了。这两次出现的“结构”含义不同,前一个“结构”是供给侧的问题,在于结构的扭曲、资源配置的扭曲,这是讲的“经济结构”。后面一个“结构”讲的是要进行“结构性改革”,这里讲的是“体制上的结构”。如果把这两个问题混在一起,就可能会用结构的调整去取代结构的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