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配料在预热器窑上的生产实践
1 应用情况
我厂现用粉煤灰有两种,其成分如表1。
表1 粉煤灰化学成分 %
| 
 类别  | 
 Loss  | 
 SiO2  | 
 Al2O3  | 
 Fe2O3  | 
 CaO  | 
 MgO  | 
 Na2O  | 
 K2O  | 
 SO3  | 
| 
 1号粉煤灰   | 
 19.48  | 
 38.73  | 
28.90 | 
 3.59  | 
 6.16  | 
 1.21  | 
 0.57  | 
0.76 | 0.32 | 
| 
 2号粉煤灰  | 
 32.13  | 
 33.17  | 
 23.91  | 
 3.37  | 
 3.42  | 
 0.51  | 
 0.83  | 
 1.26  | 
 0.81  | 
近一年多来,我们先后尝试用上述两种粉煤灰进行配料,所得生料成分如表2。
表2 生料化学成分 %
| 
 方案  | 
 粉煤灰类别  | 
 Loss  | 
 SiO2  | 
 Al2O3  | 
 Fe2O3  | 
 CaO  | 
| 
 方案A  | 
 1号粉煤灰配料  | 
 36.55  | 
 12.50  | 
 3.34  | 
 2.25  | 
 42.37  | 
| 
 方案B  | 
 1号粉煤灰∶2号粉煤灰=1∶1配料  | 
 37.11  | 
 12.90  | 
 3.27  | 
 2.18  | 
 42.60  | 
| 
 方案C  | 
 2号粉煤灰配料  | 
 37.37  | 
 12.84  | 
 3.48  | 
 2.07  | 
 42.11  | 
在生产实践中,我们发现用方案A配料时,窑尾烟室基本无物料粘结;用方案B配料时,窑尾烟室有少量的物料粘结,但只需在每月的计划停机检修时清理一次即可,不影响生产;而用方案C配料时,窑尾物料粘结速度较快,一般10d左右就必须停窑处理窑尾烟室,严重影响了窑的运转率和熟料产量的提高。
2 分析及措施
利用粉煤灰配料时,生料的烧失量主要由CaCO3分解、未燃物燃烧、MgCO3分解及少量其它因素等组成。即:
L=0.785 WCaO+M+K
式中:L——生料的烧失量;
0.785 WCaO——CaCO3分解为CaO的失重值;
M——生料中引入粉煤灰后未燃物的燃烧失重值;
K——生料中MgCO3分解+其它因素失重值。
我厂熟料MgO含量较低,设K为常数;则:
M=L-0.785WCaO-K
利用上述公式计算三个配料方案M值:
MA=3.3-K;MB=3.67-K;MC=4.31-K
可见,窑尾烟室的粘结程度的不同,主要与粉煤灰引入的未燃物的多少(即M值)有关;我厂预热器窑窑尾温度约900?,未燃物在此温度范围内大量燃烧,使生料粉颗粒表面部分熔融,导致了物料在窑尾烟室壁上的粘结。
结合上述公式,我们对使用粉煤灰配料一年多来的数据和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在我厂M≤3.70-K时窑尾烟室物料粘结较少,既能保证稳定生产,又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熟料热耗;并据此M值来指导配料,或有选择性地使用原料,促进了生产的优质、高效运行,解决了窑尾粘结问题。
3 几点体会
1)各厂使用粉煤灰配料时,M值不一定相同,应通过生产实践确定。
2)做好原料的预均化工作,是保证M值稳定的关键。
3)M值变化时,特别是M值由小变大时,看火工应及时调整,否则也会造成窑尾烟室粘结速度加快,或窑长前圈等恶果。
4)配料要尽量实现KH值、生料M值双合格,不能顾此失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