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磨系统及回转窑燃烧器的改造
            
                                2011-02-17 00:00
            
         
        
                        
                                
| 
        我厂Φ4.5m×lOOm日产960t的湿法短窑一直使用单风道燃烧器和煤磨废气直接入窑的燃烧系统,熟料热耗高、产量低。2002年6月份,对煤磨系统及燃烧器进行了改造,节能和经济效益显著。
    1  存在的问题 
  改造前煤磨及窑头系统工艺流程见图-1。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煤磨废气和窑一次风共用1台风机,造成2个系统互相干扰。如一次风增大时,磨内风速快,煤粉细度粗,台时产量高;反之,磨内风速慢,产品细度细,台时产量低。若打开冷风门增加风量,对煤磨的烘干能力和台时产量影响更大,互相干扰使煤磨和窑系统操作不稳,难以达到最佳工艺状态,限制了煤磨台时产量的提高,煤粉细度也在10%~15%(80μm筛余)范围内波动。   (2)单风道燃烧器废气用量大、黑火头长、燃烧不完全,熟料热耗高。据热工测定,窑正常生产用煤灰分25%、挥发分>25%时,喷煤量在12t/h,此时一次风占燃烧空气总量的30%。当煤灰达到30%以上时,一次风比例必须达到35%,否则就会出现风煤混合不均,燃烧状况不佳的现象。过多的使用煤磨废气,致使入窑二次风比例降低,熟料热耗升高。单风道燃烧器黑火头长度一般控制在500mm左右,但该窑黑火头长度在1.5m,煤粉燃烧速度慢、燃尽率低,未燃尽的部分煤粉粗颗粒沉落在熟料中,另一部分则被废气带走在窑后部燃烧,使窑尾温度达到300℃。
    2  改造措施 
      根据系统存在的问题,决定将煤磨和窑2个系统分开,以解决工艺调整过程中的互相干扰问题。同时使用新型燃烧器取代现有单风道煤粉燃烧器。   (1) 煤磨安装袋式除尘器。窑与煤磨系统分开,必须解决废气达标排放问题。为此投资60万元,在煤磨细粉分离器后安装1台CGN—14型煤磨袋式除尘器,并重新配置了排风机。废气由细粉分离器出来进入袋式除尘器净化处理后排入大气,粉尘排放浓度50mg/m3。同时拆除细粉分离器到窑头鼓风机的管路、设备。为了满足煤磨提高产量后对细度的要求,降低了煤磨平均球径 。 改造后工艺流程见图2,系统主要设备见表-1。  
 表1 煤磨系统主要设备  
| 煤磨 | 
Φ2.6m×7.2m.产量17t/h |  
| 袋式除尘器CGN-14 | 
过滤面积940㎡ 处理风量45000-56000m3/h |  
| 排风机9-26M12.50D右90 | 
-7.99~-9.72kPa 风量33541~5869S7m3/h |   
  (2) 使用新型双风道燃烧器。选用KBN380新型双风道煤粉燃烧器。该燃烧器除具有多风道燃烧器的优点外,更主要的是消除了燃烧带局部高温现象,使火焰温度分布更合理,有利于窑的长周期运转。 KBN系列新型双风道燃烧器有效地克服了多风道燃烧器的不足。具有以下优点: 
     ①  取消了内风风道,采用可调式旋流器,使外风道旋流强度可以根据窑煅烧工况随意调整。    ②  由于明显增加了环形射流厚度(是三风道燃烧器的2倍)。新型双风道燃烧器可延缓煤粉和二次风混合速率,降低火焰峰值温度,有效地延长烧成带耐火砖寿命。    ③  取消了传统多风道燃烧器的内风和外风调节阀门,使系统变得简单,并可节省一次风机电耗约30%。    ④  火焰形状主要通过位于传动箱上的手轮调节,由位于齿轮箱上的指示仪指示,火焰控制十分简单、精确。燃烧器外形见图3。   
     (3) 在煤粉螺旋喂料器下安装1台KP200-1型螺旋泵,罗茨风机通过螺旋泵将煤粉送至双风道燃烧器做内风,外风由高压离心风机供风,见图2。系统主要设备见表2。 
表-2 改造后系统主要设备及参数  
| KBN380双风道燃烧器 | 
最大送煤量20t/h,最大能力380GJ/h |  
| L72WD罗茨风机 | 
流量80.6m3/min,全压29.4kPa |  
| Y2-10高压风机 | 
流量150m3/min,全压25.6kPa |   
3  效果
  
  (1)  台时产量提高,节煤效果明显 
  入磨热风温度由380~400℃提高到450~500℃。煤磨可根据原煤水分、易磨性,自由调节风量而不受窑前的影响,台时产量大幅度提高,粉磨电耗下降。   经过3个月运行,双风燃烧器燃烧稳定,火焰长短可通过转动手柄灵活调节,煤粉燃烧速度快、燃尽率高、黑火头缩短至400~500mm,回转窑操作稳定,快转率(≤60s/r)达到50%以上。节煤效果明显,喂煤螺旋输送机电动机频率由30~35Hz下降至25~30Hz,实物煤耗由280kg/t降至260kg/t;下料量88%~90%提高到90%~97%,台时产量由40t/h提高到43t/h。窑尾温度由280~320℃下降至240~260℃。改造前后工艺技术指标对比见表-3。 
 表-3 改造前后工艺技术指标  
| 时间 | 
煤磨台时产量/(t/h) | 
煤磨细度(80μm) /% | 
回转窑台时产量/(t/h) | 
喂料量 /% | 
熟料实物煤耗 /(kg/t) | 
窑尾温度     /℃ | 
回转窑快转率 /% |  
| 改造前 | 
13 | 
10~14 | 
40 | 
88~90 | 
280 | 
280~320 | 
0 |  
| 改造后 | 
16 | 
8~10 | 
43 | 
90~97 | 
260 | 
240~260 | 
50 |      
(2)  节能和经济效益显著 
      整个技改投资约100万元。技改后年节煤146万元;煤磨台时产量提高后,年节约电费20万元,窑台时产量提高产生效益67万元,合计年产生效益233万元。  
  
                                                                                  (来源:《水泥》2003年 第四期)      | 
             
                        
                                    
                                编辑: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行情通立场。联系电话:18969091791,邮箱: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