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智能化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2025-09-23 21:15

9月23日,“第十四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智能化高峰论坛”在山东淄博召开。

工信部原材料司原一级巡视员吕桂新

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宗虎

山东山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滕永军

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会长、山水水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冯存伟

亚洲水泥(中国)控股公司副执行长俞剑屏

湖北省水泥工业协会执行会长王学军

0CC主席马维平

中国建材工业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副院长王刚

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秘书长、中国联合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尹群豪

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戴浩俊

娲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魏华山

湖北世纪新峰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诸葛文达

中国铁路物资安徽铁鹏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德贵

中国葛洲坝集团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善俭

安徽舜岳水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刘波

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副部长张世伟

重庆市水泥协会秘书长熊科

浙江新都水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明秋

山东泉兴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伟成

中国铁路物资安徽铁鹏水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查德芳

娲石水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建新

安徽珍珠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部长武家杰

九江鑫山水泥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张荣庆

北大纵横管理咨询资深合伙人陈民炜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

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郑建辉等行业领导和专家出席会议。

工信部原材料司原一级巡视员吕桂新在致辞中指出,水泥行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随着国家大规模建设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水泥的需求的减少是必然的,而产能规模和供给能力不可能短期内和需求同步下降。

特别是,十多年来水泥行业产能过剩严重,虽然国家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化解过剩产能矛盾,也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近几年市场需求持续萎缩,行业面临的“内卷”困境日益凸显,产能过剩仍然是制约整个水泥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拦路虎”。

下一步水泥行业如何实现既减量又发展?即在需求量减少的情况下还能实现高貭量发展,是摆在我们全行业面前的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

吕桂新认为,按照国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发展新貭生产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及建设制造强国、碳达峰碳中和等宏观政策的要求,“十五五”乃至相当长的时期,中国水泥工业要继续保持又大又强,必须努力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和国际化。

山东省水泥行业协会会长,山水水泥集团党委委员、副总裁冯存伟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水泥行业正处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智能化转型步伐加快的关键阶段,既要应对环保标准提升、经营成本增加的挑战,也面临着技术革新、模式升级的机遇。

冯存伟提出了几点思考:1、“技术赋能”是破解行业困境的核心路径;2、“担当自律”是守护行业生态的根本保障;3、“诚信守正”是行业行稳致远的精神底色

OCC主席马维平发表会议致辞。马维平认为,节能降碳并非单一的环保任务,它需要企业投入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更新生产设备,这背后离不开稳定的经济效益作为支撑。若企业长期处于盈利困境,缺乏资金投入绿色转型,节能降碳便会陷入“有心无力”的僵局。因此,只有找到绿色发展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让企业在减排过程中同步获得合理收益,才能激发行业推进节能降碳的内生动力,实现产业生态与经济价值的双重可持续。

展望未来,OCC将继续坚持错峰生产不动摇,坚持行业内中小企业与头部企业沟通协调,坚持以市场化手段提高行业集中度,坚持销量与效益兼顾,以四个坚持核心抓手,全力助推行业实现新跨越。

中国水泥网董事长邵俊在大会开幕辞中表示,当前,我国 “双碳” 战略进入攻坚期。一系列政策,既划定节能降碳、智能化的 “硬指标”,又给出实施“路线图”,更以政策红利与刚性约束并行,推动水泥行业从“被动合规”加速转向“主动升级”。

与此同时,行业挑战仍严峻:一方面,节能降碳进入“深水区”,传统技术方案效益递减,部分节能降碳新技术新方案的规模化应用仍需突破成本与技术瓶颈;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中,部分企业陷“不会转、不敢转、转不起” 困境,设备智能改造、数据挖掘、全流程智慧管控等能力差距,渐成企业竞争力分化关键。节能环保与智能化升级的双重考验,倒逼行业打破路径依赖,探索“绿色+智能”融合新路径。

作为深耕水泥行业的智库平台,中国水泥网始终以服务行业转型升级为己任,积极助力行业节能降碳与智能化探索。凭借多年积累的深厚产业数据资源,中国水泥网构建了以大数据、行情通、水泥指数、混凝土指数、光伏玻璃指数为核心的全方位、多层次数据监测与分析体系,依托AI技术、水泥大数据,为行业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提供全方位的要素数据支持。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院长助理韩冬阳分享报告《数字化转型赋能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韩冬阳表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对于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是行业的时代命题与数字机遇,数字化转型发展是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基石,智能工厂梯度培育是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渐进式路径,人工智能将成为水泥行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引擎。

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姬忠全带来《水泥行业全氧燃烧耦合碳捕集技术研发示范项目介绍》。据了解,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是天山材料旗下中国联合水泥全资子公司,是天山材料在山东省最大的水泥熟料生产基地,天山材料产业链最全的基地企业和践行“水泥+”发展战略的典型代表企业之一,是集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绿色环保为一体的新型建材企业。

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二氧化碳全氧燃烧富集提纯示范项目是目前国内水泥工业规模最大、山东省内首套、中国建材集团第一个水泥板块碳捕捉利用项目,已被列入首批全国建材行业重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和国家发改委“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名录。项目液态二氧化碳产能20万吨/年。其中,工业级CO2为15万吨/年,食品级CO2为4.5万吨/年,干冰为0.5万吨/年。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水泥新材院院长叶家元带来《低碳胶凝材料最新前沿技术综述》。叶家元表示,低碳胶凝材料有很多种,比如硫硅酸盐熟料,能耗降低10%以上,CO2减排25%以上,性能与硅酸盐水泥相当;另外,无熟料/少熟料水泥,可大掺量固体废弃物替代水泥(熟料)。

叶家元重点介绍了高贝利特硫铝酸盐水泥。该水泥适用于港口、海堤、无裂耐蚀地坪及快速修补等工程,与传统水泥相比,加速工期进度、耐腐蚀性提升、减少开裂风险,碳排放降低30%,价格相对高,但较硫铝水泥低约30%,且后期强度稳定增长,全周期性价比更优,需注意机械化快速施工,已在舟山港码头和深圳海堤重建工程中成功应用。

此外,硫硅酸盐新型低碳水泥熟料,解决了多元低钙矿相高温共存冲突难题,攻克工业化一次烧成国际性技术瓶颈,并率先实现在5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窑上工业化生产示范;与硅酸盐水泥熟料相比,熟料CO2排放减少≥25%,能耗减少≥10%。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合肥院教授级高工、袋委会原秘书长吴善淦分享《水泥超低排放与环保系统的智能化运维》。吴善淦指出我国人口密度大,水泥总量占比高,污染物排放强度高从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出发,各个行业制定更高的超低排放要求是非常有必要的。

超低排放改造是水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主要内容,目前,我们水泥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在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还要投资搞超低排放技术改造,我还是建议各水泥企业家们要从从长计议,在超低排放改造中,根据自身条件选择适合自身企业条件的技术路线,不要再走弯路。尤其对水泥窑尾脱销的技术路线选择,一定要选能长期、可靠运行、氨逃逸低、催化剂使用寿命长的技术。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热工专家王俊杰分享《替代燃料热处理技术及其在水泥行业的应用》。王俊杰表示,替代燃料热处理技术包括:烘干、热解、气化、燃烧等过程。

烘干主要有带式烘干、回转烘干和闪蒸烘干,须根据替代燃料特性和厂里热源情况进行选择。

热解通过利用热生料自身热量来加热替代燃料,再送入分解炉燃烧,再提升燃料效率同时还有脱硝效果。

常用的气化炉为流化床,国外水泥企业最早于1995年使用CFB气化,具有燃烧效率高、协同脱硝和杂质外排的功能,但是完全气化设备较大、热耗电耗较高。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开发了替代燃料活化技术,替代燃料经过部分气化后送入分解炉燃烧,实现燃烧效率高、协同脱硝和杂质外排效果同时,降低了设备规模和投资成本,减少了热耗和电耗的增加。

水泥大数据研究院 混凝土与水泥分析师林加义带来报告《水泥行业降碳:国内外比较研究》。林加义表示,从各国情况来看,水泥行业降碳计划方面,多数国家较为保守,欧洲目标更为进取。日本的短期减碳目标极为保守,2024年已经完成目标进度的156%,欧盟减碳目标相对进取,2024年完成短期目标进度的35%左右。

从企业来看,水泥企业碳排放总量方面,多数企业呈现下降趋势,超科水泥仍有明显增长。海外企业原燃料替代贡献较多,华新水泥能耗领先。另外,净零碳水泥产品占西麦斯水泥销售总量的六成以上。

奥蒙德机械技术(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宫刚分享报告《开启输送新纪元:奥蒙德推链机的技术革新与市场洞察》。宫刚表示,理想的提升机应该具有安全可靠、高效节能、方便维护、便宜省钱等特性。奥蒙德推链机采用专利技术,实现散料的精准可控垂直输送。其结构紧凑、布局灵活的特性,使其成为众多工业领域的优选设备。

未来,奥蒙德集团将继续以百年积累的技术和经验,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推动技术进步,为行业发展贡献力量。将“管家式”服务理念贯彻到底,帮助客户实现生产效率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苏州仕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寿江带来《碳捕集技术应用介绍及优势分享》。陆寿江表示,我国钢渣年排放量超1亿吨,堆放占用耕地,污染环境,全国累积堆存10亿吨钢渣,利用率不足30%。利用钢渣等冶金固废,通过特殊的工艺和特种催化剂,捕集工业尾气(水泥窑等)中的CO2,钢渣经过捕碳处理后变成固碳胶凝材料用作混合材生产低碳建材,是实现钢渣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仕净科技碳捕集技术利用钢渣捕集和固化钢铁、水泥、电力行业烟气中CO2。解决了钢渣安定性问题,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制备成的固碳辅助性胶凝材料,可作为水泥生产的新型固碳优质混合材。实现低碳水泥制作及相关产品替代,与其他低价工业固废协同制备固碳高效复合掺合料,在混凝土生产中替代矿粉,提高混凝土性能品质。

鲁中耐材董事长封吉圣分享《水泥回转窑内衬节能环保成套新技术及新材料》。据介绍,近年来,鲁中耐材始终坚持致力于回转窑耐火材料节能环保的研发工作。2012年,在国内率先提出针对回转窑耐火材料的节能、环保、长寿命、轻量化”的理念,引导了回转窑耐火材料的发展导向。

鲁中耐材推出的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唯一的铁铝尖晶石反应烧结合成材料,开启了我国水泥无铬化进程。另外,鲁中耐材5S超级隔热材料,已应用于国内多条水泥和氧化铝回转窑,筒体温度同比降低 100℃以上。而应用其它材料与技术的国内外回转察,筒体温度一般仅能降低 30℃℃左右。

东方测控销售总监苗润康带来《东方测控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助力水泥企业高质量发展》。苗润康认为,智能工厂需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线,即在线协同管理信息实时感知;二是智能,即智能控制、无人操作、智慧决策;三是融合,即业务融合系统,数据融合应用。

东方测控智能工程为企业带来显著效益。1、提高矿产资源使用率,延长矿山使用年限;2、可视化与信息化同步推进,实现精细化管理;3、节能降耗减排,为企业减少碳排放压力;4、提升企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实现绿色工厂;5、实现水泥生产全流程质量把控;6、实现生产过程无人化和少人化,精简生产岗位;7、生产效率、设备投运率显著提升。

郑州利孚新材料总经理李祥分享《钛铝陶瓷、微晶陶瓷材料在水泥窑关键部位的应用》李祥介绍了钛铝陶瓷复合材料,微晶陶瓷材料,以及纳米绝热材料在水泥行业的应用情况。

李祥表示,浇注料在关键部位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磨损、炸裂等问题,不规范的施工、烘干烘烤导致使用寿命更加不稳定,无法打到窑外5年使用寿命的业内先进指标。陶瓷材料在高温环境中拥有高强度、高抗侵蚀性,加上钛铝合金纤维长期使用温度1450℃抗拉强度高,钛铝陶瓷材料钢纤维含量高达30%,可以完美解决上述问题。

另外。纳米材料相对比硅酸钙板,使⽤较薄的纳米绝热材料就可以起到较好的降温效果,减少热损失,节能效果显著。相同壳体温度下,可⼤幅度减少纳米板使用厚度,使用在分解炉时,可以增加分解炉容积,提高产量。

中才邦业超低排放行业解决方案专家陈德裕带来《减排增效双赢:水泥企业超低排放数字化管控平台建设分享》。陈德裕介绍了中才邦业超低排放数字化管控平台在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运输等方面的应用情况。

该平台实现生产、治理、运输全流程可视化,一屏统览,让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整体运行情况。同时,智能预警系统可自动识别异常情况并报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有效提升管理效率与应急响应能力。

陈德裕指出,通过数字化转型,水泥行业将从'灰色制造'向'绿色智造'转型,从'能耗大户'向'节能先锋'转变,从'污染源'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蜕变。数字化赋能绿色转型,智能化引领行业未来,全行业共同努力,携手打造绿色、智能、可持续的水泥行业新生态,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南玻院高级产品经理马恩群分享《水泥行业特殊工况收尘器系统节能减排过滤材料的升级及应用》。马恩群表示,水泥窑协同处置、替代燃料、高硫矿石/高硫煤种、电石渣水泥、双风机系统等特殊工艺都会对收尘系统的粉尘排放控制、系统运行阻力、设备使用寿命等造成影响。

马恩群认为,针对水泥行业一些特殊工况烟气处理,收尘器滤料须进行材质升级,满足“节能减排”和延长使用寿命的需求。

未来,针对一些烟气超高温、恶劣的除尘部位,例如:高温低尘SCR脱硝前的超高温除尘、旁路放风除尘等,常规的高温滤料无法满足应用场景的要求,南玻院也在持续对于这类特殊工况的特种滤料的开发与研制,展望未来以帮助客户解决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难点问题。

中国水泥网高级顾问高玉宗分享《棉花、秸秆替代燃煤技术的应用》。高玉宗介绍了棉花秸秆与煤的差异。棉杆与煤的热值对比,原煤低位热值5300 Kcal/kg,棉杆低位热值3463 Kcal/kg;棉杆与煤的灰分对比,棉杆灰分较低,燃烧后产生的固体废物少;棉杆与煤的挥发分对比,棉杆挥发分较高,燃烧更迅速;棉杆与煤的有害成分对比,棉杆有害成分较少,更环保。

高玉宗表示,1.6吨棉秆=1吨煤,焚烧1吨棉杆可减排1.319吨二氧化碳。高玉宗认为,棉秆打碎直接焚烧,在显微镜下棉秆是多孔物质,温度、氧气合适的情况下极易燃烧,棉秆燃烧迅速,可控制和精准稳定释放热量。不建议用颗粒的方式处置棉杆,不仅大幅增加成本,而且燃烧不可控,且生产过程中会带来粉尘问题。

柳州朗杰智能科技总经理助理潘翔带来《自带设备承揽水泥企业装车劳务的新商业模式介绍》。据介绍,自2016年开始,朗杰智能已投入3000多万元致力于袋装物料智能装车系统的研发。历经多年不懈努力,终于攻克了国内外众多同类产品的不足和缺陷,并结合国情需求,研发出袋装物料智能装车系统,实现的功能有单包水泥自动装车、软托盘吨袋自动装车、硬托盘自动装车、散装水泥自动装车。

该系统可广泛应用于水泥、化肥、饲料、粮食等行业,能有效地解决水泥等袋装物料企业所面临的装车现场粉尘大、易发生职业病、环保管理压力大、人工装车劳动强度大、招工难、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杭州哲达科技副总裁、博士麻剑峰分享《超高效富氧燃烧系统 助力水泥企业节能降碳》。麻剑峰表示,富氧燃烧技术可以帮助水泥企业实现提产增效、提质增效、节能降耗、低品位燃料替换等优势。

富氧燃烧的成本主要源自于压缩空气,哲达超一级能效智慧空压站,具备数字化(压缩空气系统全生命周期管控数字化),可视化(能效、能耗、安康、碳排的全面可视化),智能化(多环节、多设备、多工况、多因素多流程的智能化),高效化(主机高效化、气水一体化、系统能效最优)等优势。

某项目采用哲达富氧燃烧技术前平均标煤耗:103.3kg/t.c,富氧燃烧后平均标煤耗:98.2kg/t.cl,节煤量:5.1kg/t.cl(~5%)。

青岛大学教授日照东方电机特聘技术顾问李祥林分享《低速大扭矩永磁电机及其智能驱动系统应用》。李祥林表示,水泥行业关键设备(辊压机、提升机、皮带机、选粉机、球磨机、拉链机、回转窑等)主轴转速6~150r/min, 属于低速大扭矩领域。高速异步机+液力耦合/高速联轴器+减速箱(+逆止器+辅助传动)存在配套异步电机“大马拉小车”,长时间运行在非最佳工作点,能效低;振动噪声大、轴承及密封磨损快、安装复杂等;齿轮箱制造技术要求高,常采用进口产品,价格高;需要补偿柜,软启装置等等问题。

相比之下,日照东方研发的低速直驱永磁电机驱动系统存在功率因数高(0.95~0.99)、效率高(95%以上)、高效区宽;安全可靠性高,整个系统在低速区域运行,寿命周期长;运行转速低、低振低噪,永磁励磁非电励磁,低温升;自主研发专用变频控制系统,转速可调,精度高、动态响应速度快,可实现负载自适应控制,节能增效;智能运维,“机—电—磁—热”多域协同在线数据监测平台,对在线监测特征变量进行时频域综合分析,实现水泥生产关键设备电机驱动系统的智能运维等优势。

淄博科邦热工科技创始人郭红军分享《采用先进烧成工艺技术优化升级万吨生产线》。郭红军介绍,某水泥有限公司熟料线,设计生产能力为12000t/d。常年无法突破12300t/d。在淄博科邦优化升级后,成为世界水泥行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生产线。它同时具有五项其他万吨生产线所没有的先进工艺技术特征。

郭红军表示上述万吨线改造成功,说明了所有生产线在不扩大分解炉直径和容积,不扩大预热器规格和直径,不增加一级预热器的情况下,是能够较大幅度提产﹑降耗﹑降阻。还说明先进结构的燃烧器,如果不能采用先进的煅烧制度,不能正确的操作使用,也是无法发挥出优异性能的;再次验证了第四代篦冷机的急冷结构存在较大优化空间。

山东科利机电总工宋成利分享《破解水泥窑替代燃料输送燃烧难题:BJC型步进料仓与高效预燃炉协同创新应用》。宋成利表示,水泥行业面临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压力,水泥窑使用替代燃料,是行业减碳、降本的重要途径,也成为一种趋势。水泥行业在替代燃料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输送环节堵料2、现场环境差3、流量波动大4、对窑况影响大等,造成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不理想。

山东科利解决方案依托储存输送系统、计量预燃系统两大系统升级,解决输送过程堵料、流量波动、扬尘严重以及燃烧不充分,冲击窑况等问题,实现燃料从输送到燃烧的全过程可靠控制。

武汉蓝海燕智能装车总经理周燕权分享《0-1+免费》报告。周燕权表示,目前袋装行业运输现状都是人工完成装车,都有共性问题:环保、职业健康、职业安全、用工难、用工贵、装车时间长的问题,急需改变现状。

由武汉蓝海燕智能装车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装车机设备,集机、电、视觉+AI于一体,能将袋装产品自动装载到各种规格的车辆上,可完全替代人工装车。并能与企业ERP管理系统对接,实现销售、装车环节的无人化和无纸化。

浙江浩凯滤业营销总监翟晓轶分享《降温增效 超低排放——浩凯无碱玻纤滤袋与金属滤袋技术应用》。翟晓轶表示,当前工业除尘面临4项挑战:1、排放不达标,环保政策日趋严厉,排放标准不断收紧,企业面临停产整顿和环保罚款的风险。2、工况适应性差,极端工况下普通滤袋运行的可靠性大打折扣,造成生产风险。3、运行成本高,滤袋寿命短,更换频繁,停机成本高。4、生产效率低,滤袋选择不当或性能不佳,导致系统阻力大,能耗高,成产成本居高不下。

浩凯金属滤袋和无碱玻纤覆膜滤袋在耐高温、热稳定性、防火阻燃、过滤精度等方面性能卓越,有效解决了水泥企业粉尘超低排放的各种难题。

山西格盟普丽环境技术部经理黄国宝分享《水泥窑SCR高效催化脱硝技术》。黄国宝指出,《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指出:因厂制宜选择成熟适用的环保技术。强化源头控制,水泥窑配备低氮燃烧器,采用分级燃烧及其他分解炉含氧量精细化管控等低氮燃烧技术,窑尾废气采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组合脱硝技术。

普丽环境水泥专用平板式脱硝催化剂具有抗堵塞性能好,最大限度减少耙式吹灰器运行频次,降低运行成本。抗碱土/碱金属中毒能力强。抗磨损性能好,保证长周期稳定运行等特点。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规划研究院低碳研究院院长范启生带来《工业窑炉富氧燃烧技术最新成果汇报》。范启生表示,富氧燃烧是一项高效节能的燃烧技术。该技术能够降低燃料燃点温度、加快燃烧速度、促进完全燃烧、提高火焰温度、提高燃尽率、减少烟气量同时降低空气过剩系数。

某水泥厂二线回转窑富氧燃烧项目投运前后对比,窑投料量相同,生料配料相近的条件下,烧成系统节煤量:14.1t/h-13.1t/h=1.0t/h。节煤率7.09%。

范启生表示,由于水泥行业应用富氧燃烧技术缺乏行标及设计规范。目前,CFD数值仿真模拟技术是能够确定用氧方案及制氧方案的有效手段(唯一)。

会议同期举行奥蒙德新产品发布仪式及“2025中国水泥美丽工厂”颁奖仪式。

据了解,本次发布的产品是一项革命性的成果,凝聚了奥蒙德全球工程团队长达七年的研发心血,通过采用创新的驱动与链结构设计,彻底改变了传统牵引模式的局限,在能效提升、安全性强化以及复杂工况适应性等关键维度上实现了重大突破,为水泥行业物料输送效率与运行稳定性的升级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获得“2025中国水泥美丽工厂”奖的企业有青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滕州市东郭水泥有限公司,河北曲寨矿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枣庄创新山水水泥有限公司,唐山泓泰水泥有限公司,吉林亚泰水泥有限公司,广东塔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蕉岭分公司,涞水金隅冀东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编辑:曾家明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
凡注明来源行情通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联系电话:18969091791,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9-24 0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