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平: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修炼

总裁读书会 2025-08-05 13:03

▲宋志平,著名经营管理专家、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总裁读书会全国领读者联盟创始主席

宋志平做企业40年,在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任职期间,有18年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经验,在他从上市公司“运动员”转身成为“教练员”,任职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6年多来,调研了500多家上市公司,100多家非上市公司。他把近些年对众多企业的观察、思考、与企业家的交流体会,以及自己做企业的经验融汇一炉,写就出了现在的这本新书《硬道理》。

这本书是宋志平为中国的上市公司以及致力于未来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而写的。这本书全面概括了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重要修炼,即治理规范、突出主业、创新领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回报股东、并购重组、双循环市场、防范风险、社会责任。书中融入了大量的企业实践案例,竟讲到了375家企业。

以事讲理是宋志平一贯的写作风格,这本《硬道理》也不例外,还是按着他的“一鱼三吃法”进行的,先做先看,再想再讲,最后再把它写出来。宋志平常讲他的书其实不是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本《硬道理》和他的其它著作,确实如果只靠写也真的很难写出来。

1、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十项修炼

在书中,宋志平讲到,我国境内上市公司现在有5400多家,上市公司的年收入总和占我国GDP的53%,税收占比26%。我国资本市场为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上市公司也成了我国经济的引领者。中国经济的腾飞,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做基础。而对于企业而言,以前是关注产品市场,上了市之后,重点还应该多关注资本市场。我们不仅有产品市场上的客户,还有资本市场的客户,从产品市场到资本市场,是一场惊险的跳跃,有着重大的经营思想转变。

宋志平曾同时任职两家央企的一把手,带着两家企业走进世界500强,这两家企业分别管理着14家和6家上市公司,他是有着相当深厚的资历来写这个主题的。宋志平希望每一家企业都能在实践中打造出自己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

《硬道理》全书26万字,有十章,对应着的就是宋志平在理论与实践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十项修炼,这也是宋志平继《有效的经营者》之后,又一部面对企业重大理论创新的书。书里面的每一章分三节,每一节里面又分3个小节,也有少数的是分为了4或5个小节,全书共计108小节,每一个小节的标题都是宋志平做企业的一种观点。

比如在第一章治理规范中,宋志平讲到了公司独立性、合规经营、信息公开透明的重要性。在公司独立性中,他又讲到了三种独立性尤为重要,即公司人格独立、治理结构独立与经营决策独立。在合规经营中,他认为三种合规尤为重要,即制度合规、运营合规、财务合规。在信息公开透明中,他也是讲到了上市公司需要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按时规范地披露信息、做好业绩发布会和路演。这些归纳出来的重点与关键点都是他做企业、做上市公司董事长、做上市公司协会会长的重要经验之谈。

上司公司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积极回报股东。在第六章回报股东中,宋志平是讲到了加强市值管理、重视分红和回购、追求永续经营非常重要。在加强市值管理中,他不仅分析了现在资本市场的新规律,还具体给出了提高市值的有效策略,并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还专设了一小节展开来讲。尤为重要的是,他在追求永续经营中,不仅讲到了企业要做好长期和滚动发展规划,并要适时开启第二曲线,坚持稳健的现金管理,还讲到了要做好企业一把手的传承工作。宋志平的这些独具匠心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他的思考非常具有前瞻性。

现在都在讲大出海,具体如何出海,上市公司应该如何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促进双循环发展,宋志平在第八章双循环市场中就为我们展现了他的深度思考。在深耕国内市场当中,他提出了四项重点工作,一是要做好市场定位,二是要进行差异化竞争,三是要转变销售观点,也要在国内销售最好的产品,四是要扎实做好营销管理。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中,他建议大家从产品“走出去”过渡到企业“走出去”,并给出了企业海外并购与海外建厂的注意事项,以及大家抱团出海的三大策略。他的大出海见解非常深刻,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就像列举的治理规范、回报股东、双循环市场一样,其他的诸如突出主业、创新领先、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并购重组、防范风险、社会责任,这七项修炼也都是宋志平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宝贵思考与经验。资本市场是企业的“成人礼”,高质量发展是企业的硬道理。很多公司想要上市,也有很多上市公司想要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占据赢的位置,如果想要赢,那就应该潜心做好宋志平提出来的这十项修炼,畅通这108根毛细血管。

2、上市公司的故事汇与案例集

宋志平在书中说,新“国九条”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未来5年,上市公司质量和结构明显优化;到2035年,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高”。这相当于一个10年计划,也是一个伟大工程,要把众多上市公司提升为高质量的公司。

宋志平讲到,为了强化对上市公司的规范治理和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中国证监会2020年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公司治理专项行动,2022年又启动了为期三年的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也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作为中心任务,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工作,每次集中培训总是由宋志平讲第一课“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听过宋志平讲课的上市公司董监高人员也有上万名。

宋志平在书中后记中说到,这不是一本讲理论的书,而是一本讲实践的书。其实,在我看来,这本书关于十项修炼的高度归纳,其实就是一种理论,所以,这本书是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广度。

书里面的实践,都被宋志平以一个个小故事、小案例展现出来了。有的是他做企业的小故事,比如他带领中国建材是如何在国外做好路演的,他觉得路演要讲通、讲好、讲准确,还有在讲走出去的过程中,他在巴布亚新几内亚是如何开拓市场的,在赞比亚是如何与当地政府和企业、人民合作的,在中东是如何化解纳吉兰水泥厂困境的,他觉得企业走出去要走真实亲诚的道路。有的则是他调研企业的小故事,比如,他到“蔚小理”,发现年轻的企业家们非常注重技术创新,他到贵州茅台,发现企业非常注重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还归纳出了茅台企业的五大竞争力,他到小米,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不断动态的迭代升级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构筑竞争优势。

以事说理,就是用一个个小故事讲明一个个道理。我们觉得宋志平的书总是那么好读,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我们是在他的故事中、在案例中学会做好上市公司的道理。

这本书里面每小节里面都有一个或者好几个小故事、小案例,每一章后面都有一个大案例,全书有200多个小案例,有10个大案例。这些案例企业种类丰富,既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既有央资国企的,也有民营的。涉及的行业种类也十分多,有汽车行业,也有互联网行业,有家电行业,也有建筑行业,有教育行业,也有医疗行业......这些都与宋志平调研企业的广度与深度是分不开的。

《硬道理》书中的每一项修炼,在宋志平心中都对应有一个做得很好的企业,这个企业就是书中每章最后所讲的典范企业。规范治理,美的集团是最佳民营企业代表;突出主业,宁德时代是一直深耕主业市场的万亿市值企业;创新领先,联影医疗是不断创新突破的新锐典范;产品卓越,北新建材是打造出了世界一流产品的企业;品牌卓著,安踏是世界闻名遐迩的运动品牌代表;回报股东,中国神华是远超基准线的国资典范;并购重组,海信家电是并购式发展崛起的成功案例;双循环市场,海尔集团的全球化发展是最好例证;防范风险,中国工商银行是活字招牌;社会责任,中国移动的模式最值得研究。

这些大大小小的案例与故事中,绝大部分宋志平都与其董事长、总经理或者其他高管都进行过深入交流,对于他们做得好的地方,宋志平都有很好的剖析与归纳总结,每个大案例后面还都有三条启示,这些启示都是宋志平的深度洞察与高度凝练。大案例中的企业,都有针对这项修炼的很多优秀的具体做法,对于致力于做好这十项修炼,或者致力于做好某一项修炼的企业,可以细细揣摩这些代表性公司的做法与出发点。

宋志平的这本《硬道理》的序言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的院长吴晓求写的,他评价宋志平将管理理论与实践案例相融合的写法,有趣而立体,并高度评价这本书是迄今为止一部系统性讨论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著作,内容翔实、案例鲜活、观点突出,相信必将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读完此书,相信你也会有吴老这般深刻的感受。

3、把握时代脉搏,解惑企业热点话题

身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会长,作为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之间的桥梁,宋志平认为自己对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发展水平责无旁贷,所以,他花费大量时间与心血为大家倾心打造了这本《硬道理》,总结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十项修炼。宋志平写书,除了以事说理的特点外,还有两个很明显的特征,一是书的内容总是把握住了时代发展的脉搏,里面有不少当下的政策法规可以学习,二是书里面所涉及的话题都是企业当下发展的热点话题,他在书中总能为大家答疑解惑。

多次翻看这本《硬道理》,我不禁想起了宋志平的《新机与新局》和《稳健经营》,因为这几本书都有一个很突出的、相同的特征,就是宋志平总能结合时代脉搏,对时下的重要的政策法规非常精通。这应该与宋志平常年在央企工作,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工作有关,在这些地方,在他这样的职位上,肯定需要非常注重政府的政策法规,有时还要为国家、为行业政策出台建言献策。

做企业,不仅是对内要做好企业,做好管理,对外也要看国家宏观形势、行业形势、政策法规、国际态势,做好经营。企业家和企业高管应该如宋志平这般,眼光多向外,对国家的一些政策法规应该有极大极深的了解与理解。

《硬道理》的十项修炼中的每一项,即在每一章的开头部分都有宋志平对相关国家政策法规的深度解读。在第一章治理规范中,宋志平传达的就有12项,例如有《OECD公司治理原则》《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公司法》《证券法》《会计法》等等,这些也都是他常讲的,常呼吁企业一把手去学习掌握的。

他还结合企业情况讲解分析得入木三分,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也需要我们花费一定的时间好好的吸收与运用。对不同类的企业、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政策法规,宋志平都有涉猎。宋志平的这一点,其实是我们这些想要做好上市公司的人现在普遍比较缺乏的一个环节,我们是需要在这方面下些功夫的。

另外,宋志平每一段时间研究的领域都有不同,每次都是当时企业很热门的话题,在很多企业深陷迷茫之际,宋志平这时就会走出来,为大家写出一本书进行指导解惑。早些年宋志平研究过的课题有混合所有制、央企市营、创新等,近些年他是研究了企业机制、三精管理、有效经营者、上市公司治理等。从他最近公开的演讲与文章来看,他近期研究得比较多的是反内卷、大出海、并购重组等。这些他深度研究和深度思考的课题在这本《硬道理》中都有一些,有些所占比例少些,有些则比例多些。

比如,在第二章突出主业中,宋志平就讲到了核心竞争力的打造,讲到了要从竞争走向竞合,讲到了要反内卷,宋志平说,良性竞争创造价值,恶性竞争毁灭价值,内卷式的恶性竞争不光导致产品价格和企业利润的下降,还会影响上市公司的市值,进而影响资本市场以及上证指数等,所以必须要综合施治,化解重点产业结构性矛盾,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和升级。具体对于如何综合施治,宋志平也是给出了政策引导、行业自侓、价本利、国际产能合作等七大解决方案。

在第七章并购重组中,宋志平讲到了无机并购与有机并购的区别,鼓励企业应该多做有机并购,宋志平说企业并购要遵循四条原则,即要服从企业战略、要能产生明显效益、要能实现协同效应、要风险可控可承担。宋志平讲,并购后的整合工作是决定并购成败的核心环节,直接关乎并购能否实现预期的协同效应与价值创造。并购后的整合工作宋志平是分成了五大整合,即机构整合、业务整合、管理整合、市场整合、文化整合,他认为其中最难的是文化上的整合。做企业,最终做的是人心的工作。对于五大整合,具体如何操作,宋志平通过自己以往的整合经验现身说法,让人大受裨益。

宋志平的这本《硬道理》,他的初心是专为上市公司的高管团队和经理人员写的,其实也适合拟上市公司和有志于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管理者们阅读,当然,对广大非上市公司其实也是很有参照和学习的意义。一如往常他写的那些书,这又是一本很好读和很实用的书。读完此书,相信你会找到独属于你的最大收获。

编辑:曾家明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行情通立场。联系电话:0571-85871513,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8-05 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