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现”工作直接关系工程质量—由北京“墙脆脆”事件引发的思考篑
9月7日的《中国房地产报》报道了《墙脆脆事件追踪》一文,新闻资料显示,北京首个限价房项目——海淀区西三旗瑞旗家园一栋住宅楼两家住户阳台之间的墙壁酥脆,碎墙块用手一捏便成散沙状。此事件被媒体报道后经网络转载被迅速放大,“墙脆脆”的称号不胫而走。于是,楼盘的施工单位——北京住总第六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紧急成立各项目排查小组进驻现场进行排查。经过调查发现,造成阳台隔板质量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在施工时使用的现场搅拌的混凝土质量不过关导致的; 而使用了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阳台隔板、栏板,涉及近500户。
据悉,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为了保证奥运会的顺利举行,北京市有关部门从2008年7月初开始便采取了一系列交通管制措施,即从7月5日起,运输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车辆便被限制进入北京五环路以内。这使得当时主体结构已经封顶的瑞旗家园工地,处在了半停工状态。为保证工期,施工方住总六建公司决定对剩余的部分阳台隔板和栏板采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施工。这一“权宜”之计,导致部分阳台隔断强度不均,未达设计标准。这一事件的发生,再一次给各施工单位敲响了警钟: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不是儿戏!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也进一步关系到了居民的人身安全,是绝对不能“权宜”的。
早在2003年10月,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就已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在北京等全国124个城市限期在城区禁止现场搅拌,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经过这几年的推广,在现今的建筑施工中,尤其是大型建筑中,大多已由预拌混凝土浇筑施工取代了现场搅拌。相比于现场搅拌,预拌混凝土的优点在于:一是保护了环境,预拌混凝土都是集中搅拌,从出厂到使用,均通过专用设备运输,不会出现传统现场搅拌的粉尘和噪音污染。其次,预拌混凝土是由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按照配合比,采用微机控制方式,通过电子计量完成,设备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且材料供应相对稳定,检测制度严格,质量稳定可靠,而现场搅拌混凝土则是由人工直接操作,容易造成搅拌不均匀,计量不准确,使混凝土强度质量的稳定性难以得到保证。同时,发展预拌混凝土,可大大减少施工用工,把劳动者从十分繁重的重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提高劳动生产率3倍以上。可以说,大力推广使用预拌混凝土,既有利于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又对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劳动生产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北京的“墙脆脆”事件,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禁现”工作到底应该怎样更好的开展开来。笔者认为,首先我们还是得做好宣传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只有先做好了宣传工作,才能让更多人的明白预拌混凝土的好处。“禁现”工作主管单位要组织专班抓宣传、抓舆论、抓发动,深入宣传“禁现”工作的目的意义,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充分利用报社、电台、电视台等新闻舆论宣传平台,开辟宣传专栏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发现典型、追踪报道、表扬先进、鞭策落后。通过深入的宣传发动,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预拌混凝土的认识,引起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支持。其次,要建立联动工作机制,提高服务质量。“禁现”工作的开展涉及到多个方面多个部门,是一项需要多部门配合的系统工程。北京“墙脆脆”事件的发生也是因为奥运期间交通管制,预拌混凝土车进不了工地所引起的。“禁现”工作主管单位要与交通等部门协调好工程车进城的时间和路线等,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工程的不间断,尽量满足施工的需求。三是要加大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执法监督力度,对新开工程、政府工程和重点工程项目使用预拌混凝土情况,要层层把关、严格督办,对违反规定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要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墙脆脆”事件中住总六建公司为了赶进度,就把预拌砂浆换成了现场搅拌,这种应当使用混凝土而不用的情况,是应该被严格禁止的。
谁也不想花一辈子积蓄,买个住得不安心的房子。“墙脆脆”事件掀起的风波,足以让我们每一位散装水泥工作者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重量,“禁现”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需要凭我们的努力,让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进入每一个工程,让每一个房子都能结结实实。
(中国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