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磨内温度及水分对生料和水泥粘附性的影响
在干法生产过程中,影响磨内生料和水泥粘附性的因素有很多,但主要因素为磨内温度和水分。当入磨物料温度过高,水分过大时,研磨体与衬板表面就会被细粉所粘附,形成“缓冲垫层”,降低了研磨体对物料的冲击研磨作用,增加了研磨阻力,降低了磨机产量。所以温度和湿度对生料和水泥在粉磨过程中的粘附作用值得分析研究。
粘附性试验
用试验小磨做生料和水泥细粉粘附试验。模拟生产条件,确定料球比在1∶6,采用4900孔筛筛余细度为6%的生料和细度为9.2%的水泥细粉作为研究对象,在相同的粉磨条件下,做不同温度、水分下生料和水泥的粘附试验,将若干次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后列入表1、表2。
表1 含水量一定时粘附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 
 温度(℃)  | 
 生料  | 
 水泥  | ||
| 
 含水量(%)  | 
 粘附量(g)  | 
 含水量(%)  | 
 粘附量(g)  | |
| 
 60  | 
 0.6  | 
 90.12  | 
 0.3  | 
 71.83  | 
| 
 80  | 
 0.6  | 
 85.55  | 
 0.3  | 
 76.40  | 
| 
 100  | 
 0.6  | 
 74.53  | 
 0.3  | 
 78.60  | 
| 
 120  | 
 0.6  | 
 70.87  | 
 0.3  | 
 87.90  | 
| 
 140   | 
 0.6  | 
 55.93  | 
 0.3  | 
 84.50  | 
表2 温度一定时粘附量随含水量的变化情况
| 
 温度(℃)  | 
 含水量(%)  | 
 生料粘附量(g)  | 
 水泥粘附量(g)  | 
| 
 100   | 
 1.0   | 
 /   | 
 85.00   | 
| 
 100   | 
 2.0   | 
 97.50  | 
 95.50  | 
| 
 100   | 
 3.3   | 
 114.00   | 
 126.50  | 
| 
 100   | 
 4.6   | 
 117.00   | 
 136.00  | 
| 
 100   | 
 6.0   | 
 117.50   | 
 /   | 
由表1看出:生料含水量在0.6%,水泥含水量在0.3%,其它条件不变时,磨内温度从60°C升高到140°C,生料在磨内的粘附量逐渐减少,水泥在磨内的粘附量则逐渐增加。由表2看出,温度在100°C,其它条件不变时,生料水分由2%增加到6%,水泥水分由1%增加到4.6%,生料和水泥在磨内的粘附都逐渐增加。
结论
(1)在干法生料粉磨中,生料水分在2%以上,温度在80°C以下,磨内有明显的粘附现象。值得提出的是:粉磨兼烘干(带加热炉)的生料粉磨系统中,虽然提高了磨内温度,但由于磨内水蒸汽较大,烘干热源中存在SO3(在500~600°C由SO2转化而来),两者相互作用后,在150°C以下达到酸露点,造成生料细粉的粘结而糊磨,因此提高生料磨内温度远不如磨外烘干,将水蒸汽在入磨前蒸发掉对粉磨有利。
(2)在水泥粉磨中,温度和水分对水泥粘附性都有作用,当温度在120°C以上,水分大于1%~2%时,水泥细粉的粘附量明显增大,并伴随石膏脱水,对粉磨不利。
本人认为,生料和水泥在粉磨过程中,对磨内温度和水分的要求应区别对待,生料粉磨过程中,水分对其粘附性的影响比较明显,因生料粉磨时磨内温度较低、水分较大,应控制磨内物料水分在2%以下,磨内温度在100°C以上。水泥粉磨同生料粉磨则大不一样,其粉磨过程中,磨内温度对水泥粘附性的影响比较明显,因水泥粉磨时,磨内温度较高,尤其是开路长磨粉磨水泥的磨机,控制磨内温度在100°C以下,入料水分在2%以下对减小水泥的粘附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