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厂提高出磨水泥质量的措施
  0  前言
  
  随着我国水泥行业的质量标准逐步和世界接轨,对水泥的早期强度要求有了较大的提高,这就给一些水泥厂,尤其是中小型水泥厂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熟料质量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比表面积是影响水泥早期强度的重要因素,因此,提高水泥比表面积已成为一些水泥厂迫在眉捷的问题。现就我厂φ2.4 m×14 m开流水泥磨提高比表面积的措施作一介绍。另外,出磨水泥温度过高也一直困扰着许多水泥生产厂家,本文将介绍一种降低出磨水泥温度的简单方法,供参考。
  
  1  提高出磨水泥比表面积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磨机的有关工艺参数见表1。
 
表1  φ2.4 m×14 m开流水泥磨工艺参数
  
磨机                   总装                            入磨物料     入磨物料规格/m     仓室结构载量/t   生产方式   除尘方式   粒度/mm       水分/%
  
φ2.4×14    三仓  64        开流        电除尘        25              1
  
  (1)改变磨机的仓室结构。为了降低物料流速,提高研磨能力,我们通过对磨机筛余曲线进行分析后,对原仓室结构进行了调整,即一仓长度不变,适当减小了二仓的长度,增加了三仓的长度(见表2)。
 
表2  调整前后磨机各仓长度 mm
  
一  仓      二  仓       三  仓
  
调整前  3360        4335          6015
  
调整后  3360        3215          7125
  
  (2) 调整研磨体级配及装载量。为进一步提高研磨能力,我们将研磨体级配及装载量进行了调整,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一仓从三级配球改为四级配球,平均球径从78 mm降为75 mm,装载量也降低了2 t;二仓的平均球径降低了8 mm,装载量降低了2 t;三仓由一种规格钢段改为二种规格钢段进行级配,装载量增加了4 t。
  
  表3  调整前后研磨体级配及装载置
  
项    目    调  整  前      调  整  后
  
    一   仓    二    仓     三    仓  一   仓   二   仓    三  仓
  
球段规格/ mm 
90 80 70  70  60  50  28×35  90  80 70 60  60 50 40  28×35 25×30
  
装载量/ t     3  7  6   3   8   7    30    1.5  6  4 2.5  4  8 4    17     17
  
平均球径/ mm    78          58          28         75       50         27
  
  采取上述措施后,出磨水泥比表面积有了较大的提高,早期强度也相应有了明显的提高(见表4)。
 
表4
 
项  目  比表面积/(cm2·g-1)   3d强度/Mpa   台时产量/(t·h-1)
  
调整前    300                   26            17.4
  
调整后    380                   31            17.6
  
  (1) 我厂实践证明开流磨合理调整配球量和钢球级配及填充率,可以提高出磨水泥比表面积。但调整幅度不宜过大,各厂应根据本厂的入磨物料粒度、易磨性及粉磨水泥的品种来确定。
  
  (2) 进行调整时,应根据筛余曲线及有关工艺参数对磨机仓室结构进行适当调整,调整幅度要仔细论证,否则易影响磨机的台时产量,导致水泥成本增加。
  
  (3) 在适当提高开流磨水泥比表面积的情况下,不会降低磨机台时产量。如我厂原来因仓室结构不合理,物料流速过快,成品细度粗,致使操作人员不敢下料。改造后,正常下料情况下,出磨水泥细度基本上符合厂内控制指标,减少了因细度不合格不敢不料的现象,所以改造后与改造前台时产量不相上下。
  
  2  降低出磨水泥温度的简单方法
  
  在出磨水泥经过的螺运机外壳上制做一个夹层,在螺运机夹层外壳一端侧面的下方开一个进水口,在另一端的上方的两侧开两个出水口,下面开一个排污口(见图1)。这样冷水从进水口进入夹层后通过原螺运机外壳迅速与水泥进行热交换,吸热后的水通过出水口排出。出磨水泥经过热交换后,每米可以降低水泥温度2℃左右,效果非常好。
 
  采用此方法需注意:(1) 由于螺运机夹层内水流速度慢,杂质易沉积,因此,要经常打开下面的排污口,将杂质排出。(2) 出水口应安放在螺运机的两侧,否则易造成气堵,影响冷却效果。(3) 定期打开螺运机上盖进行检查,避免绞刀刮底致使内壳漏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