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出台,水泥供需再平衡有望重塑!
9月24日,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明确提出,2025-2026年,建材行业恢复向好,盈利水平有效提升。水泥行业作为建材行业第二大子行业,其运行走势对整个建材行业影响重大,那么《方案》将对水泥行业产生怎样影响,水泥行业如何才能实现稳增长目标?
建材稳增长 水泥至关重要
按营业收入规模核算,水泥行业是建材第二大子行业。从近12年数据看,水泥行业利润总额同比走势与建材整体基本一致,2022-2024年,水泥行业利润大幅下滑,是拖累建材行业连续三年持续下降的主要因素,因此水泥实现稳增长对整个建材行业稳增长至关重要。当下水泥需求下滑不可逆转已成全行业共识,效益提升的关键在于水泥价格能保持在合理水平之上,而复价核心在于供给端管控和治理。《方案》中关于水泥行业稳增长的主要内容在于供给管理。笔者认为,水泥供给端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发生重大变化,进而重塑供需关系,最终实现稳增长目标。
图1:水泥和建材利总同比走势基本一致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补产能置换项目增多 低效落后产能加速退出
2024年10月,工信部下发《进一步规范水泥行业产能管理的通知》,旨在加强水泥行业产能治理,补产能置换是其中重要一项工作。然而近一年时间过去,补产能置换推进却十分缓慢。据中国水泥网水泥大数据研究院统计,截至当前,补产能公示项目仅100余例,累计补充产能3496.9万吨,退出5582万吨,净减2085.1万吨,净减产能数量远少于需求下滑数量,供需矛盾放大,政策效果较差。《方案》再次强调,水泥企业要在2025年底前对超出项目备案的产能制定产能置换方案,促进实际产能与备案产能统一,同时增加严禁从非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向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转移水泥熟料、平板玻璃产能内容,防止重点区域产能过剩程度加剧。另外,《方案》也要求,发挥质量、环保、能耗、安全等综合标准作用,依法依规淘汰水泥、平板玻璃落后产能,推动环保绩效低的企业逐步退出。预计接下来水泥企业补产能置换项目会明显增多,落后低效产能加速退出,去产能迈出新的实质性步伐,促使供需关系再平衡恢复。
表1:补产能置换数据信息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自律意识增强 “反内卷”复价成行业共识
今年上半年,水泥需求下降4.3%,但得益于水泥半年度均价上移和成本下降,行业效益明显修复,面对需求下行,若水泥价格合理,行业仍能实现较好利润水平。7月份前后,尽管国家层面和行业协会均出台文件指导水泥行业强化自律和“反内卷”,但收效甚微,三季度水泥价格低位震荡,当下已到达同期较低水平,企业运营压力陡增。《方案》针对行业提出具体要求和举措:重点企业要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强化行业自律,组织开展水泥行业错峰生产。强化行业自律意识,“反内卷”复价成行业共识,有利于四季度和2026年水泥行业稳增长目标的实现。
图2:全国水泥价格指数处于较低水平(点)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优化市场竞争格局 有效提升行业集中度
《方案》提出,鼓励骨干企业联合社会资本,探索设立绿色低碳转型基金,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加快低效产能退出。今年以来市场运行压力持续加大,不少中小企业退出呼声高涨,大企业整合市场意愿增强,海螺收购西部水泥新疆资产,金隅冀东收购恒威水泥,红狮收购寿鹿山水泥等等。目前前十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56.5%,和欧美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政策扶持下,大企业整合国内市场脚步将加快,市场竞争格局有望优化,行业集中度得到有效提升。
图3:前十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走势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