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1.6GW光伏治沙项目再被“打假”!年内“造假规模”已超10GW
近日,又一GW级光伏项目被曝系造假。
9月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辟谣声明表示,新疆阿克苏新和县1.6GW光伏治沙项目为不实信息,“我单位从未审批或备案过该项目。”
辟谣声明表示,近日,网络上流传关于“新疆阿克苏新和县1.6GW光伏治沙项目招投方,一期1GW手续齐全,二期备选”的信息,内容包括项目容量与分期、储能配置、电价、土地成本、治沙要求、发电数据等基本情况,以及项目进展和商务合作条件,引发社会关注。
对此,经新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郑重声明:上述项目内容均为不实信息。“截至目前,我单位从未审批或备案过该项目。”网传所涉及的备案证、电网接入批复、自然资源局复函等所谓“批复文件”均属虚假信息。
近期,新疆地区屡次通报辟谣多个光伏等新能源项目造假信息,尤其下半年以来,发生得更为频繁。骗子的手段也主要体现为以项目施工分包、剪彩、保证金、商务合作、投资入股等为名骗取资金,伪造公文,甚至虚假项目,虚假招标等等。
8月29日,新疆莎车县发改委发布打假声明,有不法分子伪造莎车县发改委落款,伪造《关于金达弘景莎车县1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供电价格的意见》文件,内容涉及供电价格有关事宜,对此莎车县发改委严正声明:该文件系伪造公文,文件内容均不属实。
同时,流传信息中的“缴纳保证金即可承接金达弘景莎车县10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等内容也均为不实信息,任何以“政府推荐”、“内部关系”、“提前锁定项目”等名义要求缴纳保证金、报名费或其他费用的行为,与项目实际推进情况无关,也未获得莎车县任何政府部门批准。
该项目目前仍处于前期手续办理阶段,项目用地、规划、电网接入等各项前期工作均未完成,尚不具备招标及开工建设的法定条件。
8月4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一团官方微信号发布辟谣公告称,近期十一团辖区内,出现了以150万千瓦光伏项目施工、开工剪彩等幌子分包工程收取资金实施行骗的行为。
事实上,该项目虽于2024年6月19日正式开工,但自2024年11月起停工至今。
7月25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也发布了一则关于“温宿县3GW药光互补项目投资项目备案证”的辟谣声明称,有人伪造“新疆鑫盛程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温宿县3GW药光互补项目投资项目备案证”并在社会面流通。根据规定,温宿县发改委未对该项目出具投资项目备案证,上述流通的备案证系伪造,不具有法律效力。
此外,6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说明文件表示,“沙雅县有1GW光伏产业向外部进行分标段招标”的信息为不实信息。
2月24日,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辟谣,部分不法分子打着“新和川能210万千瓦光伏治沙”、“新和川能年产10万吨制氢50万吨甲醇等项目”的幌子,实施以劳务发包、商务合作等方式的不法诱骗活动,并开展要求不知情人士、企业缴纳几十万至几百万元的保证金、投资入股等违法行为。
依托于得天独厚的光照和土地资源的新疆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清洁能源基地,也成为了国家“沙戈荒”新能源战略核心区。2025年上半年,新疆新增光伏并网容量全国第二。
而近期辟谣的多个项目发生地新疆阿克苏地区,则是新疆光伏开发重点区域,更是“光伏+治沙”融合发展的核心示范区,集中了大量“光伏治沙”“药光互补”等大型项目。
在高回报预期下,大量投资者和施工队伍蜂拥而入,也为诈骗分子提供了庞大的“目标群体”,所虚构、伪造的项目也动辄GW级规模。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年内新疆地区合计被“打假”的“造假”项目规模已超10GW。
屡屡曝光的光伏诈骗案也为行业以及当地政府敲响警钟,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建设的同时,也应健全制度保障和市场监管,严格防范诈骗事件的发生。也提醒了投资者们在从事投资活动前,注意对项目的全面调查、仔细核实真实性和可靠性,谨防上当受骗,同时,切莫走“捷径”、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