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宜城南方水泥:践行绿色发展使命 谱写低碳转型新篇
2025年8月,经中国水泥协会公示,江苏宜城南方水泥有限公司顺利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通过超低排放评估监测,成为江苏省首家达到超低排放标准的水泥企业。改造后,年减少氮氧化物排放65吨、二氧化硫70吨、颗粒物55吨,累计减污约190吨,为长三角地区蓝天保卫战注入强劲动能。
宜城南方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航向,全面打响超低排放攻坚战。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以“三精”管理为抓手,以智慧赋能为突破,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的示范之路。
01 攻坚技改突破瓶颈,打造超低排放新标杆
有组织排放的极限管控:生产线窑尾烟气治理采用“低氮燃烧+精准SNCR+SCR联合脱硝系统+布袋除尘+湿法脱硫”系统工艺,实现粉尘排放浓度≤10㎎/Nm³、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5㎎/Nm³、氮氧化物排放浓度≤50㎎/Nm³的超低排指标,烟气氨逃逸浓度控制在≤8mg/Nm³,满足国家有组织超低排放相关要求。脱硫脱硝系统采用智能化控制,进一步优化烟气污染物脱除效率,吨熟料氨水用量为<2kg/t.cl,兼顾环保效果与成本控制。
无组织排放的系统治理:生产线通过构建全封闭的输送体系,以廊道连接生产车间及各储库,避免人工装车及物料转运过程中粉尘外逸;石灰石预均化堆棚、辅料及原煤预均化堆棚等区域采用“网架全封闭+喷雾抑尘系统”,多个产尘点位均配备高效收尘器,保证无烟尘外逸。
清洁运输的创新突破:从矿区到生产厂区,企业巧妙构思,建设了一条1.2公里地下输送廊道,实现每天1万余吨的石灰石的全电输送,彻底终结传统运输的扬尘污染;煤炭和其他原材料均通过水运抵达码头,水泥销售船运占比达近80%,充分发挥水运“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小”的优势。
02 数字赋能智慧升级,开创智能管控新模式
生产线在智能运营的基础上,构建了环境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包含五大核心模块:
一是CEMS系统的智能管控模块,实时检测窑头、窑尾、煤磨、水泥磨等主排放口的排放数据及重要设备运行参数,实现污染物排放总量的精准计算和控制。
二是无组织排放的智能管控模块,动态监控无组织排放制污设备运行状况,多维度追溯历史数据。
三是清洁生产运输智能管控模块,实时监控原材料、水泥、熟料的清洁运输总量和占比,智能控制国六、新能源汽车进厂门禁管理,同时与交通部门实现智能联动。
四是道路清洁管理模块,实时监控洗车平台和清扫车的运行情况,自动对出厂车辆进行冲洗,保障出厂车辆洁净。
五是空气微站系统管理模块,实时监控各区域颗粒物浓度,对浓度异常实时报警、及时处理,保证厂内环境长期达标、稳定。
03 砥砺奋进再启新程,擘画低碳发展新蓝图
站在新的起点上,宜城南方将以“三个深化”为战略引领,全面开启转型新篇章:
一是深化数智创新,全面推进智能化升级,向技术要效率、要效益,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是深化环保创新,推动绿色制造体系向高端化、精细化、智能化方向攀升,实现节能降耗与可持续发展;
三是深化模式创新,积极构建“水泥窑协同处置+替代燃料+光伏发电+储能+生态修复”的产业共生体系,打造资源循环利用经济生态圈,走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超低排放既是国家赋予的政治任务,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宜城南方将以“蓝天白云为卷,绿水青山为笔”,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两山”理念在产业实践中绽放光芒,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奋力书写水泥行业的绿色答卷。
当前,水泥行业正面临节能环保及产业智能化升级双重考验,为贯彻相关政策要求,加速推进水泥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网定于9月23日-24日,在山东淄博召开“第十四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智能化高峰论坛”。本次大会将汇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众多产业相关方,集群体智慧,推动水泥行业节能环保及智能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