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中环:晶体晶片当前产能有将近200GW!

TCL中环 2025-08-26 09:33

8月25日,TCL中环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交流会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原文如下:

Q1:随着反内卷推进,公司如何展望后续产业链的价格?

回答:光伏协会在上周末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倡议书》,公司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导向。目前,各环节厂家希望经过一段时间能做到不低于全行业的成本价。从7、8月的情况看,不管是晶体、晶片或者多晶方面价格都是有序的恢复。这周开始的一些招标,组件价格也在上涨。

虽然总体的情况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去消化,各环节还有一个平衡的过程,但公司认为整体大趋势不会变,各环节经过一段时间的配合和传导,价格将逐步恢复健康。

Q2:能否具体展开一下电池组件业务的规划和进展情况,比如技术路线,市场布局?

回答:公司目前有三个组件生产基地,整体产能在24GW左右。主要通过持续提升产能的效率以及技术迭代,去提升产能。产品维度,公司过去专注于叠瓦,现在通过半年的技术升级和改造,基本上已经把全系列的产品,尤其是半片,包括BC的产品,都做了一些补充,能够更好的满足客户需要。同时为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做适当的效率提升。

关于品牌,今年上半年公司做了品牌的梳理和业务的整合,分客户、分区域强化TCLSolar、Sunpower等品牌矩阵,满足市场需求。

电池方面,TCL中环希望规划出一部分的海外产能,同时国内也做一定的强化。在今年供给侧过大的情况下,公司更希望电池端更多的强化生态的合作。希望未来不管是电池还是组件,都能支持公司的业绩和营收增长。

Q3:请展开介绍下公司BC的战略?

回答:从市场的接受度来看,当前BC的比例越来越大。同时,在不同的区域,BC因为性能、效率的优势有一定的溢价,所以BC已经是公司重要的方向。

公司一直是BC有力的参与者,在技术的坚定性和专业布局是非常好的,但是受限于光伏市场整体的影响,导致了成本竞争力的下降。

今年和明年上半年,公司会重点借助于国内的生态,做海外产能的升级;公司也希望利用好现有的基地,做到更好的成本竞争力,成为海外BC的有力参与者。关于国内的战略,公司一直有BC研发线,希望有更高效的产品、更好性价比的产线设计,来逐渐做优化。

Q4:未来公司是否有一定的规划,在偏中下游的环节有更多的整合方案?

回答:目前,行业遇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供给侧产能过大;第二是由于需求侧影响,需求有不确定性,但是看过去历来的行业整合,大量的整合其实还是横向和纵向的整合,让参与的玩家少一点,通过这个过程淘汰落后产能。这也是整个行业都要经历的过程。

目前公司业绩每个季度都有好转的趋势,同时公司有现金流和资金储备,有能力和条件去适时的参与行业的并购。公司也在积极跟进,必要的时候会向投资者进行披露。

Q5:能否拆解成本降费中硅料和非硅的贡献?

回答:公司技术实力领先,在没有新增投入的情况下,晶体晶片当前产能有将近200GW。但另一方面是,受行业影响,公司产能较大带来的的压力也比较大,所以公司还是会更加聚焦于自己内部的降本。

硅的部分更多降本来自于内部原料消耗率和清洗加工技术上的突破。

非硅成本部分,晶体晶片单炉产量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品质的改善,棒长的提升,电阻率改善;以及晶片细线化的推广带来单台设备产量的增加。同时,还有单台费用的下降,主要围绕辅材的降本。

Q6:现在电池组件产能有海外的趋势,请问现在硅片海外的销售情况和后续的规划。

回答:海外硅片的需求侧这几年相对比较稳定。因为欧洲、美国地区需求和政策的变化,这几年东南亚,尤其以印度为主,包括中亚、欧洲、土耳其这几个地方对硅片的需求有一些增长。

从公司的供给侧来看有三个方面:首先非壁垒型市场,中环一直与海外客户有相对较高的合作黏性和合作的时间长度,包括产品的配合比较高,这部分相对比较稳定。

其次,对于新增的需求公司也在积极配合。今年在土耳其和印度的新产能,公司也有合作量上的突破,但整体量级并不显著。

第三,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海外的硅片产能机会,与海外客户争取在未来有更多的合作黏性,产业链形式的合作以及业务形式的合作,公司都在积极的布局。

编辑:赵华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行情通立场。联系电话:18969091791,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08-27 03:1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