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再次聚焦光伏,朱共山、钟宝申等大佬都说了啥?
10 月 28 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全文正式发布,在多个章节中明确了光伏等新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地位。
与此同时,央视的镜头也再次聚焦光伏行业。10 月 28 日晚,《经济半小时》节目播出,重点报道了光伏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悲惨现状
在节目中,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直言当前光伏行业的内卷惨状。他透露,当前光伏组件价格已低至 0.63 元/瓦,意味着每瓦企业要亏损 0.2 元。

根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统计,2025 年上半年光伏行业前 10 组件厂商总出货量为 248 GW。以此为计算,也就意味着光伏组件环节亏损近 500 亿元。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在今年7月的半年度会议中曾明确表示,光伏行业全产业链各环节均陷入大面积亏损状态,亏损规模前所未有。
对于企业亏本销售的原因,朱共山面对镜头解释道,近年来各行各业的企业纷纷跨界布局光伏,这些不以光伏为主营业务的企业用自身其他产业赚到的钱来补贴光伏业务。
根据《经济半小时》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9 月,我国国内光伏相关企业数量达 20.03 万家,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 7.4倍。其中仅 2021 年便新增了 4.01 万家,平均每个月新增 3000 多家。
当前我国光伏生产端各环节产能已超 1100GW,然而全球光伏装机需求却出现疲软态势。
朱共山预测2025年全球总需求约为 520-540GW,明年将是近 20 年来的一个拐点,全球需求将出现负增长。“明年我预测全球市场(总需求)大概在 480 GW。”
根据传统经验来看,在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之时,应会有许多企业破产倒闭。但在光伏行业却并未出现这一现象。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此前 7 月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自 2024 年以来有超 40 家企业公告退市、破产或兼并重组。相较前文所述的 20.03 万家企业数量相比,这只占了极小的比例。
隆基绿能董事长钟宝申对此解释道:“(亏损的光伏企业)得到了(地方)政府甚至是投资平台的明股实债的资金支持。”

“(地方政府)目的是为了拉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但是现在如果停下来不仅企业有责任,可能政府决策人也有责任。在这种局面下,大家肯定是不希望企业停下来。”
然而企业非理性竞争带来的苦果不仅是行业陷入大面积亏损漩涡,还有光伏产品质量的下降。
2019 年我国光伏产品抽检合格率为 100%,但到 2024 年光伏产品抽检合格率断崖式下降至 69.4%。今年 9 月国家太阳能光伏质量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发布报告称,当前光伏产品合格率继续下降至 62.9%。
对此,钟宝申表示:“只能说明为了降成本,有些企业出现了偷工减料的行为。”
反内卷,“卷”创新
对于光伏行业的非理性发展困局,2025 年国家下场,通过召开会议、颁布政策等方式,将“反内卷”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推动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
在此背景下,光伏产业链价格逐步回归理性。当前硅料价格稳定在 5 万元/吨左右,组件投标均价稳定在 0.7 元/瓦以上。
行业协会和光伏企业也在积极响应、落实反内卷倡议,最为重要的措施就是各家企业限产。其中,硅料企业率先响应。2024 年 12 月,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两大硅料龙头先后宣布减产、控产。
“今年上半年国内分布式‘抢装’过后多晶硅的库存出现了小幅下降的趋势,”中信建投光伏行业分析师王吉颖表示,“光伏产业链其他环节也已经下调了开工率。”
根据隆基绿能西咸工厂车间经理杨星在《经济半小时》节目中透露,目前该工厂开工的生产线总共有 6 条,有 9 条生产线在升级改造。
除此之外,国内光伏龙头企业目前正在计划联手“收储产能”,进一步巩固反内卷成果,助力行业回归理性发展道路。
“我们 17 家(龙头)企业基本上都签字了,正在搭建联合体,争取年内完成。”朱共山透露。
绿色能源企业发展促进会会长周元在节目电话采访中提出 2 点建议:一是国家层面,对企业规模、技术门槛设置一些条件能够淘汰落后产能或经营不善的企业;二是行业企业更加注重技术的研发,不要卷价格,要卷技术。

像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知识产权避开内卷,正成为研发型光伏企业的共识。
当前毫无疑问 N 型 TOPCon技术是光伏行业的主流技术,起码在5年内该技术都将占据主导地位。然而对于未来主流技术的预测,光伏行业则出现了众多声音。
有押注BC技术的。
今年 4 月《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到 2030 年后 BC 技术或成主导”。
当前BC产品也在市场上受到了欢迎,尤其是欧洲市场。据钟宝申透露,该公司BC产品在欧洲分布式市场溢价可达到 50%-100%,北欧市场甚至可达 150%。

也有押注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的。
据悉,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目前国内量产产品可以达到 28%的光电转换效率,比市面上传统的商业化晶硅组件的效率高出5个百分点。
当前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理论极限效率为45%。
此外,钙钛矿/晶硅叠层技术不仅技术壁垒高,而且产品成本甚至可低至0.5元/瓦。
协鑫光电董事长范斌表示:“钙钛矿所涉及的深度和广度是远远超过晶硅技术的,你可以买到一样的设备,但你没有办法买到一样的工艺和材料。”
资料显示,目前国内至少有6个城市正在推进钙钛矿光伏电池产业。
纤纳光电董事长姚冀众透露,钙钛矿在产业实践上中国领先欧美日韩等国2-3年,技术研发领先1年。目前海外地区也非常希望引进该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