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隅冀东“十四五”发展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十四五”期间,水泥行业面临需求打破平台期进入下行期、市场竞争加剧以及节能降碳绿色环保压力加大等深刻变化和多重挑战,作为北方水泥行业龙头企业的金隅冀东积极识变谋变应变,通过战略优化、产业延伸、绿色低碳转型等发展方式,努力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从早期的规模化市场扩张到现在的注重质量和效益提升,金隅冀东的发展演变历程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整个水泥行业在“十四五”期间的转型轨迹。本文旨在梳理金隅冀东“十四五”期间的发展脉络,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一、战略优化:从“三北战略”到“一核一体两翼多点”
“十四五”之前,金隅冀东市场战略布局先后经历“三北战略”、“区域领先战略”和“区域联合重组”等,基本以扩张为主,2020年熟料产能扩大至1.1亿吨左右,成为国内仅次于中国建材、海螺水泥的第三大水泥企业,在北方市场,特别是京津冀地区具有绝对竞争优势。进入“十四五”时期,面临需求下行和产能过剩日趋严重局面,金隅冀东适时调整市场策略,告别了规模扩张模式,转向存量市场整合和优化,巩固和提升在核心区域市场竞争力,逐步形成了“一核一体两翼多点”战略,即以京津冀为核心,华北为一体,东北和西北为两翼,经营区域为多点。“十四五”时期,金隅冀东熟料产能基本在1.1亿吨左右,保持稳定。
图1: “十四五”时期金隅冀东熟料产能基本稳定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在战略执行层面,金隅冀东主要通过并购重组和资源整合不断巩固区域控制力,综合选择石灰石资源有保障、具有区位优势和竞争力的优势企业为目标,择机推进区域产业整合。据统计,2021年至2025年10月,金隅冀东收购有窑企业6家,熟料总产能939.3万吨,其中国内5家,产能852.5万吨;境外1家,产能86.8万吨。具体来看,收购企业产能较为分散,分布在华北、西北、东北以及境外。山西市场,收购山西华润福龙水泥完成后,金隅冀东在晋产能规模扩大310万,拉大与山水水泥差距,进一步巩固其在山西市场龙首地位;东北地区,收购双鸭山水泥和恒威水泥,拉开整合东北市场序幕,扩大了利润贡献区,与此同时通过补产能方式退出低效产能,巩固恒威水泥竞争优势,优化产能布局;海外方面,收购控股股东子公司冀东曼巴水泥,海外产能实现“零的突破”,国际化进程迈出坚实一步。
表1:“十四五”时期金隅冀东主要并购事件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金隅冀东通过外部兼并重组、内部生产线整合等方式,巩固和提升核心市场掌控力和竞争力,持续完善“一核一体两翼多点”战略布局。截至2025年9月,金隅冀东经营区域覆盖国内河北、山西、陕西、内蒙古、重庆、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北京、湖南、河南、天津等13个省市以及境外南非林波波省合计14个地区。
图2:截至2025年9月金隅冀东国内熟料产能分布(万吨)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二、产业延伸:构建“水泥+”产业格局 打造现代产业链
(一)骨料产能快速扩张 成为第二支柱业务
金隅冀东是较早进军砂石骨料业的大型水泥企业之一,早在2011年8月便成立了砂石骨料事业部。2011-2015年,金隅冀东通过新建、并购和参股等方式进行扩张,但由于处于起步和布局阶段,面临规模小、协同不足等问题。2016-2020年,完成与金隅水泥重组后,骨料业务迅速扩大,但“十三五”期间产能并未进一步扩大,整体保持稳定,2020年骨料业务营业收入9.39亿元,占比2.65%,营收贡献较小,尚未形成规模效应。进入“十四五”时期,水泥主业面临下行风险,金隅冀东大力构建“水泥+”产业格局,集中精力发展砂石骨料业务,拓宽产业链条,发挥一体化协同效应,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截至2025年6月,金隅冀东骨料产能9020万吨,较2020年3900万吨增长131.28%,营收占比提升至6.41%,骨料业务成为金隅冀东最大的非水泥业务。
图3:“十四五”时期金隅冀东骨料产能迅速扩张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二)持续发展环保业务 危固废处理能力不断提高
尽管早在2013年金隅冀东旗下子公司唐县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就开始试行城市垃圾与污泥协同处置业务,但处于早期探索阶段,尚未成型,2016年与金隅水泥战略重组之后,金隅冀东水泥窑协同处置业务才真正迎来快速发展期。2016-2020年,冀东水泥借助金隅集团先进成熟技术,对重组后的熟料生产线进行技术嫁接和快速复制,迅速扩大水泥窑协同处置能力,到2020年,金隅冀东处置能力达到273万吨。“十四五”时期,公司积极构建“水泥+环保”产业格局,持续发展和壮大水泥窑协同处置业务。截至2025年6月,金隅冀东危固废(危废、城市污泥、生活垃圾、污染土等)处置能力达到558.06万吨,较2020年增长104.42%,处置能力翻了一倍。通过发展水泥窑协同处置业务,公司一方面提升了资源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协同处置业务毛利率高于水泥业务);另一方面,积极履行环保责任,展现大企业使命与担当,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价值。
图4:“十四五”时期金隅冀东危固废处置能力提升明显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三、绿色发展:环保绩效持续提升 节能降碳深入推进
(一)绿色工厂、环保绩效A级企业明显增加
2015年,《中国制造2025》出台,首次提出“绿色工厂”概念。2016年工信部发布《关于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的通知》,确立具体建设和评价体系。2017年9月,第一批绿色制造名单正式公布。金隅冀东坚持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绿色工厂建设,促进企业绿色低碳转型,2020年入选绿色工厂16家,2024年增加至37家,4年时间增加21家。
表2:金隅冀东入选绿色工厂及环保绩效A级企业信息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2019年,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及附件《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首次针对15个重点行业进行绩效分级、实施差异化管控。2020年生态环境部发布《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将实施绩效分级行业范围从15个扩展到39个,其中包括水泥行业。金隅冀东切实把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持续提升环保绩效水平,2020年入选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绩效评级A级企业仅有7家,2024年达到25家。
(二)原燃料替代率提高 能耗碳排放强度降低
2022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要求“十四五”期间水泥、玻璃、陶瓷等重点产品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不断下降,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水平降低3%以上。金隅冀东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通过提高原燃料替代率、不断节能降耗等方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2024年,原料替代率、综合燃料替代率分别为9.28%、11.58%,远超行业平均水平;水泥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降至93.57 kgce/t,达到国标1级标准。吨熟料二氧化碳排放量较2020年降低5.9%,降幅明显。
表3:金隅冀东原燃料替代率及能耗信息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四、经营成色:主业承压下滑 经营连续亏损
(一)市场不断缩小 营业收入下降
“十四五”时期,受地产投资不断下行,基建支撑不足等影响,水泥需求进入下行期,市场容量整体不断缩小。2020年,金隅冀东水泥熟料销量达到重组后的峰值10733万吨。2021-2022年,受区域需求不足影响,金隅冀东水泥熟料销量连续两年大幅下滑,且下降幅度大于全国走势。2023年,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加强终端市场控制,全年销量逆势增长7.3%。2024-2025年,金隅冀东水泥熟料销量再次掉头下降,但降幅稍好于全国走势。 “十四五”期间,尽管金隅冀东水泥熟料销量整体下行,但市场份额保持相对稳定,在4%~5%之间。
图5:“十四五”时期金隅冀东水泥熟料销量整体下滑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分产品看,水泥熟料业务是金隅冀东绝对主导业务,2022年以来,受销量下降和区域水泥价格走低影响,营收入持续下降;骨料业务是金隅冀东“十四五”着重扩大的业务板块,尽管市场整体下行,但销量增加,带动营业收入逐年持续走高;危固废处置方面表现不佳,营业收入逐年下滑,且降幅相对较大。整体来看,“十四五”期间,水泥主业总体下降,尽管骨料业务实现较大增长,但其占比相对较小,加之危固废处置下滑,金隅冀东营业收入整体呈现下降走势。
表4:金隅冀东分产品营业收入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二)业绩出现亏损 扭亏仍在持续
1996年上市以来,金隅冀东鲜少出现亏损。2015年由于市场需求萎缩、水泥价格下行以及财务压力加大等原因,金隅冀东出现归母净利润-17.15亿元的历史性巨亏。“十三五”期间,金隅冀东利润逐年走高,2020年达到28.5亿元峰值。“十四五”时期,2021年公司利润虽有下滑,但仍保持高位;2022年,行业打破平台期进入下行期,金隅冀东量价齐降,归母净利润下降至13.58亿元;2023年,金隅冀东“以价换量”,水泥熟料主营产品销量增长7.3%,但售价大幅下降25%左右,受此影响,金隅冀东第二次出现亏损,额度达14.82亿元;2024年,市场需求持续大幅下降,企业竞争激烈,水泥价格继续下降,金隅冀东持续亏损;2025年上半年,受成本降幅较大影响,金隅冀东大幅减亏至-1.54亿元,由于时下水泥行业量价齐降,金隅冀东全年扭亏为盈压力较大。
图6:“十四五”时期金隅冀东出现亏损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2023年至2025年6月,金隅冀东连续亏损,既有外部原因,又有内在因素。外部看,市场需求下降,市场竞争激烈,引发价格持续下挫;内部看,和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等行业龙头对比,金隅冀东水泥熟料吨毛利偏低,盈利能力相对较弱。一旦市场环境变差,价格竞争激烈,更容易出现亏损。
图7:金隅冀东与海螺、华新水泥熟料吨毛利对比(元/吨)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五、金隅冀东未来发展展望
(一)继续完善“一核一体两翼多点”市场布局 提高发展效益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未来数年我国水泥需求整体继续下降趋势不可逆转,市场空间不断缩小,高质量发展将是水泥行业发展的主基调,“反内卷”和“稳增长”将会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十四五”行业发展发生深刻变局,金隅冀东陷入连续亏损泥沼,未来“增效益”将是其发展的重中之重。预计公司将会继续完善“一核一体两翼多点”市场布局,做有价值的增量,通过外部兼并重组和内部生产线整合,持续巩固和提升所在经营区的竞争力,最终提高发展效益。海外市场方面,非洲、中东等地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目前金隅冀东海外市场较小,和同为龙头企业的海螺水泥、华新水泥相比差距较大,预计公司将会加大力度开拓海外市场,实现新的突破,形成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新发展局面。
(二)深入推进“水泥+”发展战略 持续优化产业布局
市场下行期,积极延伸产业链,打造一体化产业发展格局,既是抵御风险的必然选择,又是挖掘新增长点的有效手段。除水泥主业外,金隅冀东已涉足骨料、危废处置、混凝土、矿粉、外加剂、新材料以及智慧物流等产业,凭借公司水泥主业和矿山资源优势,危固废处置、骨料业务仍有一定发展空间。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公司加大特种水泥、定制化水泥等新产品及复合掺合料、高钙石等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加大网络智慧物流业务布局,创收效果明显,其他业务占比整体提升。预计未来公司在聚焦水泥主业基础上,继续大力发展“水泥+”业务,形成业务完备、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图8:金隅冀东非水泥业务营收占比情况

数据来源:水泥大数据(https://data.ccement.com/)
(三)深度参与碳市场 积极培育碳资产
2025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标致着水泥行业正式纳入碳排放市场。9月,《2024、2025年度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征求意见稿)》出台,水泥行业进入全国碳排放市场具体实施阶段。其中,2024-2026年度为启动实施阶段,对行业整体影响不大;2027年以后,是碳市场深化完善阶段,碳配额方式也将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和强度“双控”,行业影响深远。金隅冀东积极参与碳市场扩围,高位进行谋划,编制《冀东水泥碳达峰行动方案》,初步形成碳管理制度体系。预计未来公司将深度参与碳市场,强化碳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加大技术投资,加强核算监测,利用好碳资产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大型国企责任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