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水泥有限公司2000t/d分解炉预热器系统改造
近年来,我院对多条600~20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造,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践证明,应用现代窑外分解技术对早期的新型干法生产线进行改造投资省,按新增产量计算投资费用在200~300元/t;改造工期短,在充分地作好准备工作的前提下,可利用工厂正常大修期间分阶段完成,对生产的影响小;无须进行生产培训,工厂都有多年的生产经验,改造后很快就能适应生产需要;增产、节能效果明显,改造后短期内即可达到目标。 
  
近期我院对山东鲁南水泥有限公司2条2000t/d生产线进行全系统改造,总费用为2500万元。目前,2号窑烧成系统已基本改造完毕,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本文仅对烧成系统的改造进行简要介绍。
1 技改前的生产状况
  该公司2条生产线始建于1987年4月,1994年通过验收,1996年实现年达产,回转窑运转率为82.46%,日产熟料4166t,年产熟料125.4万t,超过了设计能力。近几年生产基本正常,但熟料烧成热耗高,水泥综合电耗也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1.1 烧成系统主机设备见表1 
| 
 设备名称  | 
 规格、型号  | 
 性能参数  | 
| 
 篦式冷却机  | 
 富勒型609S-819S/809S-1019S,装机功率:2×22kW  | 
 能力:2000t/d;篦床有效面积:46.8m2;入料温度:1371℃;出料温度:环温+65℃  | 
| 
 回转窑  | 
 Φ4.0m×60m装机功率:2×125kW  | 
 能力:2000t/d;转速:0.6~3.2r/min;斜度:3.5%  | 
| 
 预热器  | 
 4级布置方式:2-1-2-1  | 
 C1:Φ4900mm;C2:Φ7100mm;C3:Φ5500mm;C4:Φ7500mm  | 
| 
 分解炉  | 
 RSP  | 
 预燃室(SC室):Φ3800mm;混合室(MC室):4700mm×4700mm  | 
| 
 三次风管  | 
 内径:Φ2200mm;有效内径:Φ1800mm  | |
| 
 高温风机  | 
 BB24型装机功率:1600kW  | 
 风量:480000m3/h;压头:8330Pa;工作温度:350℃;含尘浓度:35g/m3  | 
| 
 增湿塔  | 
 Φ9.0m×22m  | 
 处理烟气量:458000m3/h;喷水量:20t/h  | 
| 
 窑尾电除尘器  | 
 158m2  | 
 处理烟气量:420000m3/h  | 
| 
 后排风机  | 
 Y4-73-11装机功率:880kW  | 
 风量:446000m3/h;压头:1185.8Pa  | 
| 
 煤磨  | 
 Φ2.8m×(5+3)m装机功率:480kW  | 
 能力:16~17t/h;煤粉细度:88μm筛余8%~10%  | 
1.2 烧成系统主要存在问题
  
1)窑尾为2-1-2-1布置的4级预热器,且带低温余热发电,C1筒出口温度高达400℃以上;旋风筒结构形式较老,系统阻力5500~6000Pa;
  
2)系统漏风严重,高温风机转速高达880r/min,根据标定结果,高温风机进口风量480000m3/h;
  
3)入炉三次风温较低(650~700℃),分解炉结构不合理,炉容偏小,燃料在炉内存在不完全燃烧的问题,入窑生料分解率85%~90%;
  
4)冷却机热效率较低,根据标定结果仅达到48%,入库熟料温度高达150℃以上,尤其是夏季更影响水泥粉磨系统正常运行;
  
5)分解炉煤粉燃烧不完全,入窑后使窑内液相量过早出现,加之熟料KH值偏低(0.85~0.88),1450℃时液相量偏高(达26%),使窑内结蛋频繁,熟料结粒不均齐,既影响窑的产量,也影响熟料质量;
  
6)高温风机(1600kW)等设备配套的电动机功率过大,入窑生料采用气力输送等,都增加了烧成系统电耗。
1.3 操作参数简介
  
中央控制室记录的改造前2号窑运行参数见表2~4。
| 
 生料喂料量/(t/h)  | 
 窑速/(r/min)  | 
 高温风机转速/(r/min)  | 
 窑头喂煤量/(t/h)  | 
 分解炉喂煤量/(t/h)  | 
 入窑分解率/%  | 
| 
 140  | 
 2.6  | 
 880  | 
 4.9  | 
 9.3  | 
 ~88  | 
| 
 窑尾  | 
 二次风  | 
 三次风  | 
 C1出口  | 
 C2出口  | 
 C3出口  | 
 C4出口  | 
 SC室内  | 
 SB室内  | 
 MC室出口  | 
 斜坡  | 
| 
 1000  | 
 980  | 
 650  | 
 400/400  | 
 630  | 
 790/790  | 
 850  | 
 560  | 
 840  | 
 820  | 
 640  | 
| 
 窑头  | 
 窑尾  | 
 三次风  | 
 C1出口  | 
 C2出口  | 
 C3出口  | 
 C4出口  | 
| 
 -10  | 
 -150  | 
 -370/-380  | 
 -5600/-5600  | 
 -4200  | 
 -2500/-2700  | 
 -1900  | 
2 改造方案
1)扩大窑门罩,增加下料口截面使风速由原来的10m/s降至5m/s,将三次风由篦冷机改为从窑门罩侧面抽取。
  
2)将窑头、窑尾均改为新式鱼鳞片式密封,对各级旋风预热器下料翻板阀进行改造和修复,以减少系统的漏风。
  
3)对窑尾烟室的斜坡和后窑圈进行综合改造,使斜坡处的截面风速由原来的13m/s降至8.6m/s。
  
4)经计算提高产量后,各级旋风筒的截面风速在3.5~4.5m/s,尚在允许范围内。但上升管道内风速达到20.2~22.5m/s,已属偏高,不利于系统阻力的降低。为此,采用新型耐热保温材料取代原有耐火材料,扩大管内有效内经,使风速降低为18~19m/s,从而降低系统阻力。
  
5)由于原分解炉总容积较小,仅为340m3,煤粉燃烧时间不足,炉内风速偏高,流场不合理。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SC室基本保持不变,增加MC室宽度和改变斜坡尺寸,使总容积扩大至510m3,停留时间由原来的2.07s提高至3.93s,确保煤粉在炉内的燃尽率和生料碳酸钙的分解率。分解炉改造后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分解炉扩容示意图
  注:1.图中粗实线部分为改造后形状,双点划线部分为改造前形状;
  2.图中尺寸均为有效尺寸
  6)原篦冷机为复合式两段篦床冷却机(本项工作由设备制造厂家完成),本次改造重点是采用控制流技术对第一段进行改造。主要方案为:
  ①在熟料骤冷区和热回收区(高温区)采用充气梁篦板,其中前5排采用固定式充气梁篦板,倾斜面15°,配备2台高压风机和1台平衡风机;后续15排固定式充气梁篦板与装有高阻力、低漏料篦板的活动梁相间排列,倾斜3°,配备2台高压风机和1台中压风机。
  ②在中温区:考虑到熟料结粒不均,为提高冷却效果,第一段篦床的21~28排全部改为高阻力、低漏料篦板,这有利于熟料的进一步冷却和热回收。
  ③由于窑下料口区域的篦床采用固定式充气梁篦板,出窑熟料易于堆积,即“堆雪人”,故在端部壳体上加装了5个空气炮,适时清理过多的积料,以保证篦冷机安全稳定的运行。
  ④改造冷却机篦下锁风装置。
  7)改变配料方案,将熟料KH提高至0.89±0.01,减少液相量。
  8)检修回转窑托轮和轮带,将窑速提高至3.1r/min。
  9)将窑尾生料气力提升泵改为斗式提升机。
3 改造效果
综合改造后从2001年4月28日开始点火烘窑,自5月4日7时生料喂料量提高到气力泵所能达到的最高喂料量160t/h(折合熟料2330t/d),连续稳定运转到5月13日7时,操作参数几乎没有变化。2001年7月,将入窑喂料系统由气力输送改造为斗式提升机输送,生料喂料量在170t/h(折合熟料2470t/d),系统稳定运行,7月月平均台时产量达96.3t/h,创历史新高。改造后,窑内煅烧压力减轻,熟料结粒变小且均齐,系统产量明显提高,而燃料用量增加的幅度较小,C1出口温度和高温风机的转速都有所下降,具体操作参数和改造目标见表5~7。
| 
 生料喂料量/(t/h)  | 
 窑速/(r/min)  | 
 高温风机转速/(r/min)  | 
 窑头喂煤量/(t/h)  | 
 分解炉喂煤量/(t/h)  | 
 入窑分解率/%  | 
| 
 160  | 
 3.1  | 
 840  | 
 5.0  | 
 9.6  | 
 ~93  | 
| 
 窑尾  | 
 二次风  | 
 三次风  | 
 C1出口  | 
 C2出口  | 
 C3出口  | 
 C4出口  | 
 SC室内部  | 
 SB室内部  | 
 MC室出口  | 
 斜坡  | 
| 
 1000  | 
 1050  | 
 870  | 
 380/380  | 
 520  | 
 760/790  | 
 860  | 
 840  | 
 600  | 
 900  | 
 800  | 
| 
 窑头  | 
 窑尾  | 
 三次风压  | 
 C1出口  | 
 C2出口  | 
 C3出口  | 
 C4出口  | 
| 
 -10  | 
 -250  | 
 -450/-470  | 
 -5400/-5400  | 
 -4000  | 
 -2200/-2200  | 
 -1500  | 
2号窑系统改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窑台时产量由原来2080t/d提高到2470t/d;熟料质量没有下降,fCaO合格率月均96.3%,熟料强度月均53MPa(新标准);根据现场3d记录测算,熟料烧成热耗小于3340kJ/kg;由于没有取得电耗测量数据,目前无法得知烧成分步电耗确切值,但由于系统改造后,系统装机容量没有增加,而熟料产量大幅提高,可以肯定单位熟料烧成电耗是降低的。
4 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10年前设计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已不适应现代化生产的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有利于水泥产品的结构调整和产质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