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山南方窑头山矿:从生态创伤到绿色蝶变的重生之路
二十年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诞生于浙江安吉,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含山南方水泥有限公司自备窑头山矿的绿色升级实践,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体现。曾经,开采活动使这片土地伤痕累累,但含山南方没有回避,更没有放弃,而是毅然投身于生态修复与绿色转型的征程。企业深知,唯有让矿山重焕绿色生机,才能真正实现企业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含山南方窑头山矿整治后全貌
生态修复 让伤痕大地重披绿装
“昔日滑坡隐患点,今朝草木葱茏处。”在含山南方窑头山矿,这幅生态逆袭的图景尤为震撼。2013年,该矿西边坡因地质原因发生局部滑坡,形成高45米、坡度34°的裸露边坡,危岩浮石遍布,水土流失严重,不仅影响矿山开采安全,更与自然环境极不协调。
含山南方秉持“边开采、边治理、边修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决定对西边坡进行全面系统性整治。通过机械手段清理坡面浮石,随后采用格栅防护网和锚杆对边坡进行加固,为后续生态修复奠定坚实基础。运用混喷植生技术,将土壤、缓释肥、植物种子等材料均匀混合后精准喷播,最终栽植红叶石楠、紫穗槐等灌木,使7万多平方米的边坡重焕绿意。
如今的窑头山矿,边坡平台绿化覆盖率已达100%,植被成活率超过95%,曾经的“生态伤疤”已转变为乔灌草共生的绿色长廊。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和“清水获得感”不断增强。
含山南方窑头山矿修复治理前后对比
生态修复的背后,潜藏着产业发展逻辑的深刻变革。含山南方窑头山矿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作为年产430万吨石灰石的生产矿山,该矿通过优化开采工艺,将生态保护要求贯穿于采矿全流程——从引入先进设备以降低能耗,到实施“削坡-支护-绿化”一体化治理以减少生态成本,再到借助边坡位移监测、环境监测等数字化监管系统保障可持续生产。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显著提升了矿产资源的利用率,更成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强劲的产业竞争力。
边坡位移在线监测系统
系统治污 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两山”理念的践行,离不开对环境污染的系统化治理。从“末端治理”转向“源头防控”,不仅标志着环境治理理念的深刻变革,也带来了环境质量的显著提升。含山南方窑头山矿除了全面推进边坡绿化,矿区西南侧坡顶还建成了一条长达1100米的截水沟。这条截水沟犹如一道“生态防线”,有效引导雨水有序汇入北侧水塘,显著减轻了雨水对边坡的冲刷,有力遏制了水土流失。与此同时,矿山还设计了一套二级上水喷淋系统,将水塘收集的雨水经水泵输送至+74米平台的水箱,再用于边坡绿化的喷灌作业,实现了水资源的高效循环利用。
守护青山绿水,铸就永恒未来。含山南方窑头山矿的蜕变,正是“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从曾经的生态创伤到如今的绿色蝶变,窑头山矿不仅实现了矿产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在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含山南方以实际行动证明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
站在新的起点,含山南方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持续为守护这片青山绿水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绿水青山更加动人,让金山银山更加可持续,不断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景。
当前,水泥行业正面临节能环保及产业智能化升级双重考验,为贯彻相关政策要求,加速推进水泥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高质量发展,中国水泥网定于9月23日-24日,在山东淄博召开“第十四届中国水泥节能环保技术交流大会暨第六届智能化高峰论坛”。本次大会将汇聚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及众多产业相关方,集群体智慧,推动水泥行业节能环保及智能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