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季连亏!巨亏36亿!江苏光伏企业何以逆袭赚超5亿?
截至10月31日,上市光伏企业三季报披露收官。从整体来看,大部分光伏企业业绩已有所回暖,部分企业更是在三季度率先实现扭亏为盈。
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不完全统计,A股36家光伏主产业链上市企业,第三季度累亏较去年同期减亏21.48%,较上季度环比减亏57.78%。
(详情请点击:三季度环比减亏58%!光伏告别ICU?)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三季报披露中,弘元绿能的业绩十分抢眼!
三季报显示,弘元绿能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4.56亿元,同比增长85.5%;实现归母净利润5.32亿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
但需要注意的是,弘元绿能此前已连续7个季度累亏35.71亿,其中在2025上半年,其净利润更是亏损2.97亿元。然而凭借第三季度的亮眼表现,弘元绿能实现全年业绩反转,截至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2.35亿元。

此外公司三季报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弘元绿能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2.2亿元,同比增长113.89%,直观反映出其强劲的盈利能力。
资料显示,弘元绿能成立于2002年,于2018年在上交所上市。此前公司曾豪掷614亿元布局产能,目前已形成“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的一体化布局。
弘元绿能何以率先扭亏为盈?其第三季度财报背后,究竟藏着哪些玄机?
大赚5.32亿!背后藏着哪些玄机?
首先是弘元绿能在公告中给出的官方解释。
对于营收增长,公司主要系光伏产品较去年同期价格上升及出货量增加;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变动主要得益于公司收入及盈利能力提升。
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数据,N型硅片G10L、G12、G12R的成交均价分别为1.32元/片、1.68元/片、1.40元/片;对比今年7月初的0.86元/片、1.19元/片、1.00元/片,三类硅片价格分别上涨了53.49%,41.18%,40.00%。

同时其他硅片厂商三季报亦透露出受益于硅片价格的上涨,公司第三季度经营业绩得到明显改善。具体来看,TCL中环第三季度较上季度环比减亏34.33%;隆基绿能第三季度较上季度环比减亏26.40%。
显然,硅片价格上升为弘元绿能的三季报提供了重要增长助力,但仅靠光伏产品价格提振、出货量增长,远不足以支撑这份亮眼的业绩。
根据资产负债表,截至2025年9月底,弘元绿能存货为12.73亿元,较2025年6月末的17.85 亿元下降5.11 亿元,降幅达28.64%。
在弘元绿能第三季度营收同比大涨85.50%的情况下,弘元绿能却出现了存货的大幅下降。反之在2024年12月末至2025年6月底,弘元绿能的存货却在快速增长。截至2025年6月底,弘元绿能存货为17.85亿元,较2024年12月末的13.96亿元增长3.89亿元,增幅达27.88%。

由此可见,在光伏原材料价格处下行周期时,弘元绿能或提前布局储备硅料等原材料;待今年三季度产品价格回暖,公司则顺势释放这批“存货”。
从当前结果看,弘元绿能这步棋走得十分精妙。相较于同行业其他企业,弘元绿能对风险的预判能力及经营节奏的把控都更为精准。
此外2025年前三季度,弘元绿能资产减值损失为5369万元,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90.22%;而且相比于2025年中报,公司资产减值损失减少3620万元。换句话说,弘元绿能在第三季度对前期计提的资产减值进行了转回。
下一站出海?寻机闯路
在反内卷推动下,弘元绿能率先尝到了甜头。不过,三季度业绩只是阶段性结果,尽管公司已率先扭亏,但后续能否持续盈利仍有很大不确定性。
从其市场布局来看,弘元绿能当前营收仍以国内市场为主,截至2025年6月30日,海外市场收入占比仅2.66%。但不得不提的是,尽管海外业务占比低,但其光伏业务毛利率却约是国内业务的4倍。具体如下:

高毛利的市场,对任何一家企业都极具吸引力。
据数字新能源DataBM.com观察发现,弘元绿能自2022年起,海外市场占比正逐步提升。笔者猜测,今年或成为其发力海外光伏市场的关键节点。
一方面,今年国内光伏装机需求自三季度进入淡季,该季度累计装机仅28.06GW,由此推算,四季度的装机需求大概率也难以乐观。
另一方面,弘元绿能已在7月正式接手无锡尚德。作为老牌光伏龙头,无锡尚德虽已不再巅峰,但品牌在欧洲、东南亚等海外市场仍有较高认可度。
由此来看,弘元绿能若此时发力海外市场,不仅可借助无锡尚德的力量加速其“出海”,同时还能为自身开拓出新的发展路径。
与此同时,弘元绿能也早已将欧洲列为海外市场发展的重点区域。据公司2024年年报披露,目前其在该地区销售光伏产品的毛利率已达12.7%。
此外在今年4月,弘元绿能欧洲销售总监在接受采访时也曾明确表示,“未来三至五年,弘元绿能的目标是力争进入组件出货量排名前十,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也意味着公司将在欧洲实现5%以上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