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昌邑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本报讯 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环境治理新路径,让生态高颜值与发展高质量相得益彰。
昌邑市以绿色转型为纺织产业注入新活力。针对印染环节痛点,组建专家团队进驻70余家企业“把脉开方”,推动节能设备更新、清洁技术应用与印染废水深度回用同步落地,形成8项重点支撑方案与61项定制化清洁生产方案,预计年减排污染物4105吨,创造经济效益4710万元。
坚持“陆海联动”发展绿色能源。在龙池镇东利渔村将7000块光伏板嵌入村路与闲置盐田,建成4.42MW分布式光伏项目,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后续100MW盐田光伏项目投用后年发电量可达1.4亿千瓦时。在北部海域,三峡300MW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相融共生,50台风机年供电9.4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79万吨。风电设备下方人工鱼礁培育“蓝色粮仓”,既释放清洁能源动能,又激活海洋经济活力。
昌邑市聚焦工业、扬尘、移动源精准施策,结合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控等科技手段,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全方位监测体系。1月—9月,昌邑市优良天数210天,同比增加4天。投入8.28亿元治理179千米河道,对457个入海排污口、202个入河排污口整治情况开展“回头看”,潍河入海口断面水质常年居潍坊国控断面首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达标率100%。农村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模式覆盖530个村,龙池镇垃圾“上门取件”实现日产日清。
昌邑市还投入1.2亿元推进潍水风情湿地公园生态补水与植被修复工程,清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1200亩,种植芦苇、香蒲等本土水生植物800余亩。如今,湿地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监测到的鸟类从最初的126种增至168种,每年有60余种候鸟在此越冬。王文硕 李玟 孙新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