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科能源:四季度储能业务或将扭亏!

公司公告 2025-11-03 17:37

11月3日,晶科能源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此次该公司参与接待的人员有首席财务官曹海云、首席营销官苗根、首席技术官金浩以及董事会秘书蒋瑞。

光伏业务方面,今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实现光伏产品总出货量 67.15GW,其中组件出货量为 61.85GW。该公司表示,预计四季度出货为 21-25GW

晶科能源透露目前其在高功率领域已布局 TOPCon 2.0、3.0,主要产能释放将集中在明年尤其是上半年。“今年高功率产品占比约为 5%,预计明年将超过 60%高功率产品也是公司明年核心战略方向之一。”

技术方面,该公司预计 TOPCon 技术在2026年仍有 0.5-0.6个百分点的提效空间。钙钛矿叠层电池预计在未来三年左右有望实现一定规模的量产。

对于明年光伏全球市场展望,晶科能源认为 2026 年全球光伏需求预计较 2025 年相比将维持整体稳定。其中国内市场可能环比小幅下降,欧洲市场预计可达 5% 增幅,中东和拉美市场增长可达 10%-15%,东南亚地区预计将出现新能源项目爆发,尤其是光伏项目,部分国家环比增长或达30%-40%;美国市场总体趋于平稳,与2025年持平,季节性表现为上半年淡季、下半年旺季。

储能方面,今年前三季度,该公司储能系统发货量为 3.3GWh。该公司预计四季度其储能业务有机会实现扭亏2026 年将开始贡献盈利。同时其表示有信心完成今年全年 6GWh的发货目标。

在互动过程中,该公司透露目前拥有 12GWh 集成和 5GWh 电芯产能,并在制造端稳步推进。市场端海外业务占整体订单约 80%,重点覆盖大型储能和工商业项目。目前该公司储能团队已超过 1000 人,晶科能源表示:“随着业务扩展,储能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在被问到储能四季度扭亏的主要驱动是,晶科能源回复道:“盈利改善主要来源于规模增长,随着发货量达到一定体量,毛利率显著提升。同时碳酸锂、电芯、PCS等原材料和配套设备价格呈上涨趋势,且欧洲、拉美、亚太地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进一步推动盈利能力。在国内市场,尽管此前储能配置多为强制配储、利用率低,但随着市场化电价机制推进,独立储能项目的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潜在项目增多,市场有望大幅增长。后续公司战略重点仍将聚焦于海外市场的拓展与布局。”

原文如下:

1. 公司储能业务产能布局以及国内外市场战略?储能渠道和竞争力方面有哪些优势?

晶科早在三年前已布局光储一体化,顺应光伏与风电全球累计装机规模扩大带来的储能爆发趋势,过去两年在团队建设和产品研发方面持续深耕,预计从今年开始进入收获期,出货量和盈利水平将显著提升,明年表现可期。公司目前拥有12 GWh集成和5GWh电芯产能,并在制造端稳步推进。市场端多点开花,尤其海外业务占整体订单约80%,重点覆盖大型储能和工商业项目,交付周期较长但需求旺盛。凭借头部企业的渠道、品牌和客户资源优势,公司在储能领域具备显著竞争力。储能团队现已超过1000人,随着业务扩展,储能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2. 公司储能四季度扭亏的主要驱动?国内政策变化带来商业模式改善,未来在国内市场是否有发力计划?

盈利改善主要来源于规模增长,随着发货量达到一定体量,毛利率显著提升。同时碳酸锂、电芯、PCS等原材料和配套设备价格呈上涨趋势,且欧洲、拉美、亚太地区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迅速增加,进一步推动盈利能力。在国内市场,尽管此前储能配置多为强制配储、利用率低,但随着市场化电价机制推进,独立储能项目的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潜在项目增多,市场有望大幅增长。后续公司战略重点仍将聚焦于海外市场的拓展与布局。

3. 公司高功率组件产品市场占比、盈利能力以及未来价格溢价预期?

公司作为技术领导者,在高功率领域已布局TOPCon 2.0、3.0,主要产能释放将集中在明年,尤其是上半年。今年高功率产品占比约为5%,预计明年将超过60%,高功率产品也是公司明年核心战略方向之一。在限产限价及反内卷背景下,具备高功率技术能力的企业较为稀缺,市场需求极为旺盛。公司预计高功率产品在市场上将实现显著的价格溢价,并对毛利率有积极贡献。

4. 未来TOPCon进一步提升效率的具体方向和方法?

在2026年,预计TOPCon电池仍有0.5-0.6个百分点的提效空间。提效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正面的优化,继2025年对背面Polyfinger和边缘钝化进行改善后,2026年将针对正面进行调整,以实现显著的效率提升;二是金属化工艺的升级,随着贱金属在11月开始批量应用,预计2026年将在全产品线逐步推广,在降本的基础上为提效提供新空间,有望带来约0.2个百分点额外效率提升。

5. 从供给侧和市场化来看,目前产能收缩的主要路径有哪些?

在顶层设计方面,未来将通过强化政策措施推动产能优化,具体路径包括:从供给侧着手,依托硅料行业现状、光伏行业协会推行的限产限价机制,以及通过技术标准(如能耗指标、先进性要求)对各环节实施约束;从市场化路径来看,过去一年已出现大量跨界企业退出、二三线企业因竞争力不足而逐步淘汰,并伴随兼并重组案例增多,资本市场在再融资、银行信贷等方面也趋于向头部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产能收缩正通过市场机制稳步推进。

6. 如何展望组件端后续的价格走势及市场节奏?

在国内政策积极落地的背景下,组件价格已出现上涨趋势。主要原因包括136号文及相关地方政策、机制电价和竞价结果的逐步明晰需要时间,同时大型国企项目在保障资产收益率与电价政策之间需平衡,相关规则和商业模式仍在消化和调整中。尽管终端需求的释放仍需时间,但行业从原材料端已呈现积极信号。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推动,海外组件价格也有所上升。在此背景下,公司正择机推出3.0系列产品,旨在借助价格上涨趋势,提供更优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提升行业竞争力并支持未来需求的增长。

7. 如何看待2026年光伏在国内外主要市场需求展望?

2026年全球光伏需求预计相比2025年将维持整体稳定。其中中国市场可能环比小幅下降,原因包括136号文逐步落地、新商业模式探索需要时间、新五年计划实施节奏以及行业限价和反内卷的适应过程。海外市场整体保持健康:欧洲市场预计稳中有升,增幅约5%;中东和拉美等新兴市场持乐观预期,增长可能达10%-15%;东南亚地区预计将出现新能源项目爆发,尤其是光伏项目,部分国家环比增长或达30%-40%;美国市场总体趋于平稳,与2025年持平,季节性表现为上半年淡季、下半年旺季。

8. 如何看待当前钙钛矿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对钙钛矿叠层电池量产时间节点的判断?

预计在未来三年左右,钙钛矿叠层电池有望实现一定规模的量产。目前其稳定性已有明显改善,但尚未达到理想的完全稳定状态。效率方面已展现出超过30%的潜力,可靠性虽有进步,但仍不完全满足量产要求。整体来看,技术发展远期具备量产前景。

编辑:赵华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行情通立场。联系电话:18969091791,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11-04 21: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