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布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计划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为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在水泥方面,要求到2015年,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到112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比例提高到70%以上,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生产线比例达10%。
  《通知》指出,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推动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理念进一步确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进一步显现。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持续推进,我国能源资源需求将呈刚性增长,废弃物产生量将不断增加,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更为迫切。
  为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国家编制了《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具体部署。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形势紧迫 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必然 
	  《通知》强调了当前我国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的紧迫性,主要呈如下几个方面:
  资源约束强化。我国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增长方式仍较粗放,国内资源供给难以保障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源、重要矿产、水、土地等资源短缺矛盾将进一步加剧,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攀升,可持续发展面临能源资源瓶颈约束的严峻挑战。
  环境污染严重。我国环境状况总体恶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大气污染问题突出,“垃圾围城”现象较为普遍,农业面源污染、重金属和土壤污染问题严重,重大环境事件时有发生,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带来危害。
  应对气候变化压力加大。我国是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不稳定性增加,局部地区干旱高温危害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脆弱性增加。近年来,我国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人均排放量不断攀升,减排压力不断加大。
  绿色发展成为国际潮流。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发达国家纷纷加快发展绿色产业,将其作为推进经济增长和转型的重要途径,一些国家利用技术优势,在国际贸易中制造绿色壁垒。在新一轮经济科技的竞争中,走绿色低碳循环的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
  无论是从国内能源资源供给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看,还是从全球发展趋势和温室气体排放空间看,我国都无法继续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推进现代化进程。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机遇期,必须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推进循环经济发展,从源头减少能源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模式,推动产业升级提升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水泥行业目标: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生产线比例达10% 
	  《通知》明确了“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中长期目标是:循环型生产方式广泛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普及推广,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资源产出率大幅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到“十二五”末的目标(近期目标)是: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万亿元。
  具体到水泥在内的建材行业,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加强节能降耗。重点推进窑炉等热工设备节能改造。继续推广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推进水泥粉磨、熟料生产等节能改造。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等窑炉余热梯级利用技术,推进玻璃生产线低温余热发电。加强粉尘回收利用。进一步扩大禁止生产和使用实心粘土砖范围。
  推动利废建材规模化发展。推进利用矿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废弃物和废旧路面材料等大宗固体废物生产建材。在大宗固体废物产生量、堆存量大的地区,优先发展高档次、高掺量的利废新型建材产品。推动废玻璃、废玻纤、废陶瓷、废复合材料、废碎石及石粉等回收利用并生产建材产品。培育利废建材行业龙头企业。
  发展绿色建材产品。鼓励发展绿色建材产品。重点加快发展节能玻璃、太阳能玻璃、复合多功能墙体材料、木塑复合材料等新材料。提高高标号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比例,推进水泥及混凝土用量的减量化。
  推进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鼓励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厂污泥、危险废物、废塑料等废弃物,替代部分原料、燃料,推进水泥行业与相关行业、社会系统的循环链接。
  构建建材行业循环经济产业链。构建工业生产—废渣—建材,建筑废弃物、路面材料—建材,水泥、玻璃生产—余热—发电,水泥—粉尘—水泥,玻璃—废玻璃—玻璃,陶瓷—废陶瓷—陶瓷,石材—废碎石、石粉—人造石、砖,复合材料—废复合材料—复合材料等产业链。
  到2015年,水泥熟料综合能耗降到112千克标准煤/吨,平板玻璃综合能耗降到15千克标准煤/重量箱,日用陶瓷综合能耗降到1110千克标准煤/吨,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比例提高到70%以上,玻璃生产线余热发电比例提高到30%以上,新型墙体材料比重达到65%以上,水泥窑协同资源化处理废弃物生产线比例达10%。
“十二五”时期循环经济发展主要指标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10年  | 
				
					 2015年  | 
				
					 
						2015年比2010年  | 
			
| 
					 主要资源产出率提高  | 
				
					 %  | 
				
					 
						  | 
				
					 
						  | 
				
					 15  | 
			
| 
					 能源产出率  | 
				
					 万元/吨标准煤  | 
				
					 1.24  | 
				
					 1.47  | 
				
					 18.5  | 
			
| 
					 水资源产出率  | 
				
					 元/立方米  | 
				
					 66.7  | 
				
					 95.2  | 
				
					 43  | 
			
| 
					 建设用地土地产出率提高  | 
				
					 %  | 
				
					 
						  | 
				
					 
						  | 
				
					 43  | 
			
| 
					 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  | 
				
					 万亿元  | 
				
					 1.0  | 
				
					 1.8  | 
				
					 80  | 
			
| 
					 矿产资源总回收率  | 
				
					 %  | 
				
					 35  | 
				
					 40  | 
				
					 [5]  | 
			
| 
					 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  | 
				
					 %  | 
				
					 40  | 
				
					 45  | 
				
					 [5]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  | 
				
					 亿吨  | 
				
					 16.18  | 
				
					 31.26  | 
				
					 93.2  | 
			
|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69  | 
				
					 72  | 
				
					 [3]  | 
			
|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总量  | 
				
					 亿吨  | 
				
					 1.49  | 
				
					 2.14  | 
				
					 43.6  | 
			
|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率  | 
				
					 %  | 
				
					 65  | 
				
					 70  | 
				
					 [5]  | 
			
| 
					 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占有色金属总产量比重  | 
				
					 %  | 
				
					 26.7  | 
				
					 30  | 
				
					 [3.3]  | 
			
| 
					 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 
				
					 -  | 
				
					 0.5  | 
				
					 0.53  | 
				
					 6  | 
			
|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  | 
				
					 85.7  | 
				
					 >90  | 
				
					 [>4.3]  | 
			
| 
					 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再生水利用率  | 
				
					 %  | 
				
					 <10  | 
				
					 >15  | 
				
					 [>5]  | 
			
| 
					 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  | 
				
					 %  | 
				
					 
						  | 
				
					 30  | 
				
					 
						  | 
			
| 
					 秸秆综合利用率  | 
				
					 %  | 
				
					 70.6  | 
				
					 80  | 
				
					 [9.4]  | 
			
| 
					 综合利用发电装机容量  | 
				
					 万千瓦  | 
				
					 2600  | 
				
					 7600  | 
				
					 192.3  | 
			
	   注:1.主要资源产出率的资源核算品种包括:3种能源资源(煤炭、石油、天然气),9种矿产资源(铁矿、铜矿、铝土矿、铅矿、锌矿、镍矿,石灰石、磷矿、硫铁矿),木材和工业用粮。
  2.主要资源产出率、能源产出率、水资源产出率、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按2010年可比价计算。
  3.综合利用发电指煤矸石、煤泥、油母页岩等低热值燃料发电。 
此外,《通知》还明确将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十百千”示范行动,实现技术突破和管理创新,推动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十百千”示范行动即实施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创建百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培育千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同时从完善经济政策、健全法规和标准、加强管理监督、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建立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明确了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的保障措施,也明确了政府将大力、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决心。
《通知》全文请点击下载附件:《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