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则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
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即使所配制的混凝土在比较经济的原则下具有所期望的性能:拌合物的和易性、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经济性的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节约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的成本(包括材料、劳动力、能源的节约);另一方面长远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的经济效益好(如耐久性好,维护费用少,导热性小,使用中能耗低等)。
对特殊工程中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除有以上要求外,还应满足特殊要求(如耐火性、防辐射等。)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任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质上就是确定水泥、水、砂子和石子这四项基本组成材料用量之间的三个比例关系。即:水与水泥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水灰比表示;砂与石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砂率表示;水泥浆与骨料之间的比例关系,常用单位用水量来反映。水灰比、砂率、单位用水量是混凝土配合比的三个重要参数,因为这三个参数与混凝土的各项性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配合比设计中正确地确定这三个参数,就能使混凝土满足上述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首先要正确选定原材料品种、检验原材料质量,然后按照混凝土技术要求进行初步计算,得出“试配配合比”。经试验室试拌调整,得出“基准配合比”。经强度复核(如有其他性能要求,则须作相应的检验项目)定出“试验室配合比”,最后以现场原材料实际情况(如砂、石含水等)修正“试验室配合比”从而得出“施工配合比”。
1 .试配配合比的计算
(1)计算配制强度
为使混凝土的强度保证率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必须使混凝土的配制强度(fcu,o)高于设计强度等级(fcu,k)。当混凝土强度保证率要求达到95%时,fcu,o 可采用下式计算:
式中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N/mm2)。σ采用至少 25 组试件的无偏估计值。

根据JGJ/T55-96,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 CZO 、 C25 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低于2.5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用 25MPa;当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 C30 级,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低于3.0MPa时,计算配制强度用的标准差应取用 30MPa 。
如施工单位不具有近期的同一品种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7-22取用。
| 
 混凝土强度等级  | 
 低于 C20  | 
 C20~C 35  | 
 高于 C35  | 
| 
 σ  | 
 4.0  | 
 5.0  | 
 6.0  | 
( 2 )初步确定水灰比( W/C )
采用卵石时: fcu,o = 0.50fce ( c/w-0.61 )
| 
 环境条件  | 
 结构物类别  | 
 最大水灰比值  | 
 最小水泥用量  | |||||
| 
 干燥环境  | 
 正常的居住或办公用房屋内  | 
 素混凝土  | 
 钢筋混凝土  | 
 预应力混凝土  | 
 素混凝土  | 
 钢筋混凝预应力  | 
 预应力混凝土  | |
| 
 不作规定  | 
 0.65  | 
 0.60  | 
 200  | 
 260  | 
 300  | |||
| 
 潮湿环境  | 
 无冻害  | 
  高湿度的室内 
室外部件 
在非侵蚀性土和(或)水中的部件  | 
 0.70  | 
 0.60  | 
 0.60  | 
 225  | 
 280  | 
 300  | 
| 
 有冻害  | 
 经受冻害;室外部件 
在非侵蚀性土和(或)水中经受冻害的部件 
高湿度且经受冻害中的室内部件  | 
 0.55  | 
 0.55  | 
 0.55  | 
 250  | 
 280  | 
 300  | |
| 
 有冻害和除冻剂的潮湿环境  | 
  经受冻害和除冰剂作用的室内和室外部件  | 
 0.50  | 
 0.50  | 
 0.50  | 
 300  | 
 300  | 
 300  | |
( 3)选取每 1 m3混凝土的用水量(W o)
用水量主要根据所要求的坍落度值及骨料种类、粒径来选择。首先根据施工条件按表7-11选用适宜的坍落度,再按表 7-12 选定每 1 m3时混凝土用水量。
                                                式中,T----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 cm ) ;
| 
 系数  | 
 碎石  | 
 卵石  | ||||||
| 
 最大粒径(mm )  | ||||||||
| 
 10  | 
 20  | 
 40  | 
 80  | 
 10  | 
 20  | 
 40  | 
 80  | |
| 
    K  | 
 57.5  | 
 53.0  | 
 48.5  | 
 44.0  | 
 54.5  | 
 50.0  | 
 45.5  | 
 41.0  | 
( 4 )计算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 Co)
为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由上式计算得出的水泥用量,还要满足表 7-23 中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的要求,如计算得出的水泥用量小于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则应取规定的最小水泥用量。另外,GB50204-92 中还规定混凝土最大水泥用量不宜大于 550㎏/m3 ,故应综合决定水泥用量。
( 5 )选用合理的砂率值(Sp )
合理的砂率值主要应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粘聚性及保水性等特征来确定。一般应通过试验找出合理砂率。如无使用经验,则可按骨料种类、粒径及混凝土的水灰比,参照表7-13 选用合理砂率值。
另外,砂率也可根据以砂填充石子空隙并稍有富余以拨开石子的原则来确定。根据此原则可列出砂率计算公式如下:
  

( 6 )计算粗、细骨料的用量(Go,So )
1)绝对体积法假定混凝土拌合物的体积等于各组成材料绝对体积和混凝土拌合物中所含空气的体积之总和。因此,可用下式联立计算Go,So:

                        2 )假定表观密度法 根据经验,如果原材料情况比较稳定,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将接近一个固定值,这样就可先假设一个混凝土拌合物表观密度ρcp(kg/m3),由以下两式联立求出GoSo:
                              2 基准配合比的确定
以上求出的各材料用量,是借助于一些经验公式和数据计算出来的,或是利用经验资料查得的,因而不一定能够符合实际情况,必须经过试拌调整,直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过试拌调整,直到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符合要求为止,然后提出供检验混凝土强度用的基准配合比。
调整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方法:当坍落度低于设计要求时,可保持水灰比不变,适当增加水泥浆量或调整砂率;若坍落度过大,则可在砂率不变的条件下增加砂石用量;如出现含砂不足、粘聚性和保水性不良时,可适当增大砂率,反之应减少砂率。每次调整后再试拌,直到和易性符合要求为止。当试拌调整工作完成后,应测出混凝土拌合物的实际表观密度(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