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CM内选粉筛分复合水泥磨专利技术优势凸现

技改后Φ2.6×13M产量提高了8.0~9.0吨/时,增加了50%以上,吨水泥电耗下降了8.6KWh,磨机每年可节省288.5万度,节电148.6万元 , 水泥比表面积达4300~4500cm2/g...

50 万t/ a 水泥联合粉磨线的生产调试和控制经验

福建春驰集团新丰水泥有限公司50 万t/a 水泥粉磨生产线为辊压机、打散分级机和开路高效筛分球磨组成的水泥挤压联合粉磨系统, 其高压外线和DCS 系统与原1 000 t/d 熟料线共用和兼容。文章详细介绍了该粉磨线调试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主要工艺操作参数的探索与确定; 归类总结了一年多来的生产操作和控制经验。目前该粉磨线生产P.O32.5R 和P.O 42.5R 水泥时的产量分别达到80~85 t/h 和73~78 t/h; 吨水泥综合电耗30.2 kWh; 年平均球耗26 g/t, 锻耗60 g/t。...

新广水泥6000t/d生产线调试总结

由中材建设有限公司(CBMI)总承包的新广州水泥厂迁建项目(GCPN)6000t/d熟料生产线,经过严格的性能测试与考核,达到了合同约定的性能指标,于2005年12月10日在广州举行了工厂交接仪式,水泥厂正式转入商业运营。GCPN项目的成功,为CBMI在总承包项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为CBMI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公司助磨剂选择和使用简介

助磨剂选择和使用简介...

界竹口电站砂石料和混凝土生产系统增效措施

详细介绍界竹口水电站砂石料和混凝土生产系统改进和完善的过程,使其日生产量可以满足工程用量需求。图1幅,表1个。 ...

水泥颗粒特征及粉磨工艺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介绍了国内某大型现代干法水泥厂的粉磨设备、粉磨工艺、水泥颗粒特征和熟料、水泥的物理性能。通过对该厂水泥颗粒特征和熟料、水泥物理性能等实际生产数据的解析,以实例证实了水泥颗粒特征及粉磨工艺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程度。通过调整水泥粉磨设备和粉磨工艺,使水泥粒度分布接近于理想分布,水泥强度可以显著提高。在该工厂,与熟料28天抗压强度比较,P.II 42.5R水泥28天抗压强度高约6MPa,P.O 42.5R水泥28天抗压强度高约4MPa。试验表明80μm筛余或比表面积均难以准确反映水泥的粒度分布。通过个案的实例分析,从水泥性能的角度给出了水泥厂粉磨设备、粉磨工艺和水泥产品颗粒分布的一个参考标准。介绍了该工厂水泥粉磨过程的质量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该厂经验表明,按GB/T 17671—1999检验的水泥强度与水泥的比表面积在许多时候没有明确的相关关系,30μm筛余或45μm筛余是水泥粉磨过程适宜的控制指标,在使32μm筛余或45μm筛余处于控制范围的同时,还应该对RRB分布曲线的特征粒径 和均匀性系数(n)进行控制,定期检查和控制水泥的粒度分布是非常必要的。...

复合超细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从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磨性能以及干缩等方面,研究了复合超细粉煤灰(CUFA) 掺量对道路再生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影响机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掺入质量分数为15 %~35 %的CUFA ,可以有效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同时保证其力学性能相同或稍有改善;掺CUFA 再生混凝土的具有良好的路面耐磨性,干缩显著减小,运营1 a 来,再生混凝土路面综合性能优良,未见有开裂现象。这为CUFA 再生混凝土应用于水泥混凝土路面中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新型抗裂防渗材料的研制

本文在论述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混凝土抗裂抗渗的一些因素,提出了提高混凝土抗渗性的一些措施,并阐述了抗裂防渗材料研究的设想、方法及技术路线,分析了混凝土渗水原因,对复合组合进行了优化处理。在试验的基础上,得到新型抗裂防渗复合组分的最佳配合比以及主要性能,为建筑屋面防水、地下室刚性屋面防水等防水工程提供了有效的抗裂防水途径。...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维修技术

水泥混凝土路面作为高级路面的主要形式之一,八十年代以后在我国得到了推广使用,但使用中出现了早期结构性损坏的问题。本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给出了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调查内容和方法,以取得确定维修对策和加铺层设计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对水泥混凝土的日常养护和病害处治等技术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最后,提出水泥混凝土路面修复过程的沥青加铺层的施工技术。...

影响混凝土中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他

论述了引起混凝土中外加剂(减水剂) 与水泥不相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并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浅议混凝土主要材料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的选择。...

透水性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土试验研究

透水性混凝土具有耐候性好,透水、透气、保温及隔热的特点,可用于人行道、停车场、透水性路面、水—厂建筑和排水系统反滤层等。但因强度低影响了其应用范围。本文对透水性聚丙烯纤维增强混凝上进行厂试验研究,针对影响透水性混凝土材料强度和透水性的的主要因素(水灰比、粗骨料种类和级配、增强材料)进行了测试。根据试验结果推荐的原材料、配比和试验方法,可以得到强度达25MPa,渗透系数达3.oITlflb/S以上的透水性混凝十。可满足一般工程需要。...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