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泥标准同国际接轨后改进产品质量的分析

水泥新标准实施已有2年时间,实施效果逐步显现出来,水泥生产工艺进行了和正在进行大的调整,水泥产品质量已明显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提高水泥产品质量的工作任重道远,特别是根据用户的要求改进产品质量,以至修订标准中不适应的规定等工作更是长期任务。这里根据我国水泥生产、使用实施新标准的经验教训,反映出来的新问题,就改进水泥产品质量的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建材工业节约能源管理办法

(一九九一年三月二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发布)...

70%矿渣活化微粉生产水泥

生产普硅42.5级水泥,熟料份额占80%以上;生产42.5级矿渣水泥,熟料份额占65~80%;四平市宏桥水泥技术研究所开发研制的少熟料水泥生产技术,就是利用30%左右的少量熟料掺入70%左右的矿渣活化微粉生产的矿渣水泥,其质量完全达到国家矿渣42.5级水泥标准。它与传统的矿渣水泥生产技术相比较,可以减少40%左右的熟料用量。生产的矿渣水泥每吨不但可以节约0.058吨左右的煤炭,节约8.0kwh左右的电能,还能降低生产成本30元左右。...

2007-03-19 综合类
水泥颗粒特征及粉磨工艺对水泥强度的影响

介绍了国内某大型现代干法水泥厂的粉磨设备、粉磨工艺、水泥颗粒特征和熟料、水泥的物理性能。通过对该厂水泥颗粒特征和熟料、水泥物理性能等实际生产数据的解析,以实例证实了水泥颗粒特征及粉磨工艺对水泥性能的影响程度。通过调整水泥粉磨设备和粉磨工艺,使水泥粒度分布接近于理想分布,水泥强度可以显著提高。在该工厂,与熟料28天抗压强度比较,P.II 42.5R水泥28天抗压强度高约6MPa,P.O 42.5R水泥28天抗压强度高约4MPa。试验表明80μm筛余或比表面积均难以准确反映水泥的粒度分布。通过个案的实例分析,从水泥性能的角度给出了水泥厂粉磨设备、粉磨工艺和水泥产品颗粒分布的一个参考标准。介绍了该工厂水泥粉磨过程的质量检验、质量控制方法。该厂经验表明,按GB/T 17671—1999检验的水泥强度与水泥的比表面积在许多时候没有明确的相关关系,30μm筛余或45μm筛余是水泥粉磨过程适宜的控制指标,在使32μm筛余或45μm筛余处于控制范围的同时,还应该对RRB分布曲线的特征粒径 和均匀性系数(n)进行控制,定期检查和控制水泥的粒度分布是非常必要的。...

影响混凝土中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的主要因素及其他

论述了引起混凝土中外加剂(减水剂) 与水泥不相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策,并从预防的角度出发,浅议混凝土主要材料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的选择。...

环保点击水泥工业的和谐效应

环保点击水泥工业的和谐效应...

环保浪潮下的改性粉煤灰复合高效助磨剂的开发

环保浪潮下的改性粉煤灰复合高效助磨剂的开发...

改性粉煤灰复合高效助磨剂的开发

改性粉煤灰复合高效助磨剂的开发...

1 2 34 5

阅读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