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对省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第D57号党派团体提案的答复

吉林省能源局 2025-10-30 13:41

吉能法规[2025]70号

民革省委会:

贵单位在省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我省“绿电+”产业全方位闭环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关于建议1:前瞻性做好绿电环节长期政策规划

(一)关于设立外地企业入吉优惠政策。2024年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吉政办发〔2024〕1号),从加快绿能产业园区创建、完善项目建设政策支持、加大项目建设要素保障、强化“绿电+消纳”项目电网支撑、加快“绿电+”新兴产业培育5个方面,提出了18条具体措施。其中明确,“大力发展算力和绿色电力“双力一体化”产业。支持采用‘绿电+消纳’发展模式,推动建设‘双力一体化’项目。”“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发展。培育和集聚新型储能标杆企业,布局储能示范及产业化项目,推动新能源+储能产业发展。”“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鼓励支持优势企业参与碳排放权、绿电、绿证交易”。为外地企业来吉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2022年11月,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吉政发〔2022〕22号,以下简称《支持政策措施》)正式发布。《支持政策措施》中共明确了21条具体支持政策措施,为加快推动我省氢能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2024年,我局按照省政府关于“把优势放大、长板锻长、产业培育强,全力加快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示要求,大力推动“绿电+”产业。“氢动吉林”行动实施以来,已有一批氢能重点项目先后落地。

(二)关于短期内有序规划建设储能电站。按照《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抢先布局氢能产业、新型储能产业新赛道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23〕31号)《吉林省新型储能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吉能电力〔2023〕260号)等文件精神,我省大力推动新型储能建设。2024年底,全省首批集中共享储能示范项目“乾安玉字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和“榆树富国磷酸铁锂储能电站”正式投运,填补了我国严寒地区规模化储能建设及应用的空白。

(三)关于规划建设覆盖全省的输氢管道。2024年,我局向国家能源局汇报我省绿色氢基产品外送通道建设有关事宜后,初步形成白城-辽宁港和白城-长春-珲春2条氢基产品输送建设方案。并已会同国家管网集团踏查全省绿色氢基产品生产和产能建设情况,同时委托东北电力设计院开展“吉氢入海”工程前期论证工作。根据我省《“氢动吉林”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及对现有绿氢化工项目产能的统计结果,预计到2030年,我省可再生能源制氢产能为30-40万吨/年,绿色合成氨、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等绿氢化工产品产能为200万吨/年,氢基化工产品尚未形成规模,“十五五”期间以“汽铁+船舶”运输模式为主。待我省氢基化工产品形成规模后,我局将积极谋划省内氢基产品输送管道。

关于建议2:重视完善绿氢环节的生态经济资源闭环

(一)重视绿氢生产环节再生水的利用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把节约利用水资源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来抓,指导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和氢能企业重视绿氢生产环节再生水的利用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好节约地区水资源。省生态环境厅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重大项目服务专班,形成全省生态环境系统“一盘棋”服务格局。开展重大绿电项目、氢能源项目对接服务活动,主动对接生态环境部、省直部门、地方政府、园区、企业,破解绿电项目涉及生态环境领域问题。

(二)重视和加强绿氢生产中电解槽、电极金属离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按照生态环境保护有关要求,指导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及氢能企业重视和加强绿氢生产中电解槽、电极金属离子的回收和循环利用,积极推动和保护地区生态环境。省生态环境厅优化绿电产业环境准入,有序推进环评分类管理,优化环境审批分级管理,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绿电投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实施即报、即受理、即转评估,提高环境审批效率。坚持“一企一策”精准解决问题,为绿电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三)多元化开发绿氢消纳市场。结合我省“绿电+”产业发展实际,优先支持省内特色产业与绿氢消纳相结合的示范项目,重点推动绿氢转化,积极探索和推动开发绿氢在电力、建筑、化工、制药、高新材料制造业等领域的消纳市场,推动实现绿氢消纳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为支持吉林西部用好清洁能源资源,实现能源向制造业延伸,省工信厅在松原、白城等地布局了7家化工园区,在四平、辽源地区布局了3家化工园区承接氢能产业。2025年,省财政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长春市开展氢燃料电池示范应用,对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进行奖补。

关于建议3:推动建立和开拓二次能源载体的市场标准和消费渠道

(一)开展氢能产业发展标准化研究。2023年11月5日,省市场监督管理厅批准了省工信厅提出并归口的标准化科研项目《“氢动吉林”氢能产业发展标准化研究》。目前,该项目科研任务正在进行中。鉴于省内还没有绿醇、绿氨、绿色航煤等二次能源载体相关企业实现投产,我局将积极关注二次能源载体标准问题,结合我省绿氢化工项目建设和推进情况,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推动建立地区二次能源载体(绿醇、绿氨、绿色航煤)标准。

(二)推动生物质碳源与二次能源载体生产有机结合。我省是农业大省,生物质资源比较丰富。2024年,我局深入开展了生物质资源调查,进一步摸清了省内的生物质现状和底数。为满足出口欧盟的绿醇、绿色航煤的碳源要求,我们将加强对各地行业管理部门和绿氢能源企业的指导,积极推动生物质碳源与二次能源载体生产有机结合。

(三)鼓励开发绿色二次能源载体的国内消费市场。结合我省氢能产业发展实际,加快推进绿氢化工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多元化的绿醇、绿氨等消纳和转化技术。充分发挥吉林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在产业技术储备中的作用。2023年11月15日,吉林省氢能产业综合研究院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正式揭牌成立。该院以“强氢技术、育氢产业”为使命,聚焦国际氢能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定位于氢能技术开发和产业链延伸,致力于打造氢能产业重大创新技术策源地、氢能科技成果转化与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平台、氢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和氢能人才培养引进平台。未来,在推动我省开展氢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技术储备中将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步,我局将紧密结合全省“绿电+”产业发展实际,按照“一区、两轴、四基地”布局氢能产业,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合力推动我省“绿电+”产业全方位闭环。加快推进绿氢化工项目建设,全力推动我省氢能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吉林省能源局

2025年5月16日

初审:沈伟博  复审:田逶岭  终审:刘学锋

编辑:DataBMAI 监督:18969091791 投稿:news@ccement.com
本文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行情通立场。联系电话:18969091791,邮箱:news@ccement.com。

阅读榜

2025-10-31 04: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