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十四五”以来济南GDP接连跨越3个千亿台阶
“十四五”以来济南GDP接连跨越3个千亿台阶
13个标志性产业链群加快培育壮大
11月18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四五”以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接连跨越1.1万亿元、1.2万亿元、1.3万亿元3个大台阶,2024年达到13527.6亿元,年均增长5.4%,经济总量稳居全国城市前20强。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的11.36万元提升至2024年的14.28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从每人21.7万元提升至每人28.3万元,快于经济增速0.1个百分点,发展质效明显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79.99岁提高到80.82岁,居民健康水平稳步提高。
“十四五”规划前4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耕地保有量、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全员劳动生产率、新增城镇就业等指标提前完成;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等指标进展符合预期;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
我市作为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研发经费投入屡创新高,202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405.2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在《自然》全球科研城市排名中上升至第31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排名中稳居前15名。
2024年全国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省重点实验室分别达到20家、3家和126家,数量均居全省首位,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4件;“济南一号”量子微纳卫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星地量子密钥分发,电磁混合驱动超高速试验轨道、空天动力试验台等先后落地,生物医药、量子通信、基因编辑等前沿领域创新硕果累累。
2021至2024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集成电路、电子信息等13个标志性产业链群加快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61.4%,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居全省首位。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4年智能算力规模排名全国第七,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和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
济南都市圈内161项通办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深入落实,我市率先公布地方性黄河规划《济南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高标准完成黄河滩区迁建工程,黄河干流济南段堤防实现全线标准化,黄河生态文明国际论坛永久落户济南;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拔节成势,“1+4+16+N”规划体系整体落地,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加快建设,济南黄河大桥新桥、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等跨黄桥隧建成通车,济南“携河北跨”进入新阶段。
济南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米”字型高铁网络布局持续完善,创新实施一体化长输供热机制,都市圈内161项通办事项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济南都市圈与青岛都市圈双圈协同发展深入推进,济青高铁成功实现“公交化”开行。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均衡。2024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6.24%,高于全国9.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9.76个百分点。县域高质量发展全面发力,千亿级城区达5个,历下区、历城区入选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引领试点。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达5000列以上
我市持续完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1+20”政策体系,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基础制度更加完善;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完善涉企服务“一口办理”,创新实施住所标准化登记、个转企“一件事”改革,迭代升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泉城·全办成”政务服务品牌影响力持续增强。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国资国企改革走向深化,民营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加,截至今年9月达到153万户。
大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等各类开放平台加快建设,成功获批建设国家中欧班列(济青)集结中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达5000列以上。货物贸易规模从2020年的1382.6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324.3亿元。
“泉城购”济南消费季城市消费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新引进各类商业品牌首店548家,举办展会活动535场次。加力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有效拉动消费增长。“十四五”以来,培育国家级商圈商街19个,建设改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25个,入选全国首批现代商贸流通体系试点城市、全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零售业创新提升试点城市,泉城路商圈获评全国首批示范智慧商圈。2024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213.2亿元。
以“项目突破年”“项目深化年”“项目提升年”为引领,全力抓项目稳投资,组建市重点项目服务中心,建立完善“线上+线下”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产业、生态、民生等领域项目建设,“十四五”以来按年度累加实施市级重点项目(实施类项目)1824个,当年度累计完成投资超1.4万亿元。
城市PM2.5浓度下降26.5%
“十四五”时期,全市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稳定在100%;与2020年相比,2024年城市PM2.5浓度下降26.5%,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5.4个百分点(剔除沙尘口径),空气质量排名退出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后30位。生态保护修复不断加强,2024年城市绿地率达40.3%,比2020年提高3.9个百分点,贡献了全省约1/5的新增绿地面积;重点泉群保持22年持续喷涌。
能源绿色转型成效显著,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由2020年的20%提升至目前的35%,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由2020年的4.4%提升到2024年的9%;2021—2024年单位GDP能耗累计降低23.5%。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合计年均增长25.34%。绿色生产力加快形成,以光伏产品、蓄电池、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三样”出口比2020年增长4.6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全省唯一综合智慧能源试点。
新增就业达92.75万人
“十四五”以来,济南累计新增就业达到92.75万人。持续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社会保障更有温度,多层次保障体系持续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不断提高,医保参保覆盖持续扩大,截至今年9月,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780.63万人、246.76万人、323万人,比2020年末分别增加40.64万人、33.13万人、44.39万人,群众生活底线兜得更牢。
累计实施103项民生实事,民生和社会重点事业领域财政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教育、医疗、文体等民生事业加快发展。2025年,全市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超过99.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到100%。“十四五”以来,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16所。
健康济南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8.79%,高于全国6.92个百分点,比2020年提高10.2个百分点;济南国际医学中心加快建设,广安门医院济南医院、宣武医院济南医院两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功获批。(记者 丁梅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