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年中上海水泥市场探讨
核心观点:受项目资金到位不佳影响,上半年新开工延期,在建工程进度偏慢,水泥需求同比下降23%。同时,错峰生产力度加大导致供应减弱,市场呈现“供需双弱”格局,价格震荡运行。展望下半年,资金问题仍是主导因素,传统季节性需求提振效应减弱,需求难有显著改善。供应端虽持续错峰生产,但难以根治产能过剩问题,过剩产能退出才是根本出路。综合判断,下半年上海水泥需求和价格仍将维持低位运行态势。
一、上海水泥市场上半年回顾
1、水泥消费量显著下滑,同比下降23%
1-6月上海市累计水泥用量814万吨,同比下降23%。上半年需求持续疲弱,各月用量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4月起,同比降幅呈现收窄趋势。
2、长三角水泥企业停窑天数增加,市场份额稳固
从上海的水泥来源区域看,长三角地区占比达84.0%,同比微降3.7个百分点(其中浙江下降幅度最大,达3.8个百分点)。沿江江西(7.7%,同比+1.8%)、湖北(6.3%,同比+1.4%)、重庆(2.0%,同比+0.4%)占比有所提升,但整体市场格局保持稳定。
鉴于长三角水泥企业在沪市场份额高达84%,其供应状况对上海市场影响显著。2025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水泥企业普遍延长停窑时间:江苏增加12天,浙江增加14天,安徽增加5天。
3、水泥价格震荡运行,均价同比略升
截至6月30日,P.O42.5散装水泥市场价格报235-255元/吨,同比持平,但较年初下跌70元/吨。上半年均价为301元/吨,同比上涨20元/吨,整体呈现震荡格局,均价同比小幅上移。
价格走势具体表现为:2024年四季度价格大幅拉涨100元/吨,导致2025年年初开局价格同比高出25元/吨。1-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需求低迷,价格下跌。2月底市场需求逐步启动,中转库备料带动价格反弹,2-4月连续上涨70元/吨。随后终因需求疲软,价格难以支撑,4-6月持续下跌回落。6月初长三角水泥生产企业通过错峰生产试图推涨止跌价格,但未达到效果,6月末价格回落至涨前水平。
二、上海水泥市场下半年展望
1、项目进度缓慢,全年混凝土产量或下降20%
上海市混凝土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市混凝土产量2299万方,同比下降19%。其中,房地产项目用量958万方,同比下降14%(2024年同期降幅为23%);非房地产项目用量1341万方,同比下降22%(2024年同期降幅为6%)。房地产项目降幅有所收窄,但市政、基建等非房项目需求降幅明显扩大。
1.1、非房地产项目:投资过半但实物量不足,下半年增量有限
2025年上海市共安排重大工程正式项目186项,计划新开工14项,建成21项,预备项目35项,全年计划投资2400亿元。截至6月底,已完成投资1221.6亿元,占全年计划的50.9%。
尽管重点项目投资进度过半,但从非房地产项目混凝土用量显著下滑来看,实际施工实物量有限。基于现有年度投资计划,下半年非房地产项目混凝土用量增长空间有限。
1.2、房地产项目:新开工乏力,后劲不足
2025年1-5月,上海房屋新开工面积累计663.6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7.1%;累计施工面积15151.82万平方米,同比小幅增长2.9%。上半年新开工面积降幅持续扩大。另一方面,经历行业部分企业出清后,在建项目资金与进度状况有所改善,施工面积同比增加,带动房地产项目混凝土用量降幅收窄。
然而,新开工面积持续大幅下滑意味着后期在建项目施工量增长有限。若下半年新开工项目无明显回升,房地产项目的混凝土需求将继续延续下降趋势。
受节假日、雨水天气、大型会议及考试等多重因素影响,上半年项目整体进度缓慢。下半年部分不利因素消退,需求或有一定释放,但同比预计仍将持续下降。全年混凝土产量预计约4500万方,同比下降约20%。
2、产业链调研凸显资金压力与竞争加剧
综合调研结论:
市场资金问题突出:
①贸易商、搅拌站手握订单,但项目资金到位差导致开工延期,需求未能释放。
②部分供应商上半年应收账款超预期,下半年将严控回款风险,可能减少供应。
市场竞争激烈:
①产能过剩,水泥企业间竞争白热化,价格易跌难涨。
②项目减少,贸易商间竞争加剧,部分项目中标价格过低。
下半年预期偏弱:
①多数施工单位计划下半年水泥采购量低于上半年。
②供应商普遍反馈需求难有提升。
3、错峰生产持续但难解根本,落后产能退出是关键
当前供需矛盾加剧、市场需求不断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在各行业普遍常规限产的大环境下,错峰生产虽然遇到了这样那样的困难,刚性执行难度越来越大,但仍不失为稳定水泥市场的“压舱石”。下半年企业继续错峰生产,控产限产,降低供应压力。
对于化解产能过剩,错峰生产治标不治本。根本出路还在于过剩产能的退出,以实现从“错峰去产量”到“理性去产能”的过渡。与刚性去产能相比,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政策层面推动,在具备条件的区域或企业集团先行先试,如采取探索设立结合碳市场交易产能退出基金等方式,以温和的方式理性去产能同样重要。同时,发挥协会自治、企业自律的作用,促进区域、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组,提升区域产业集中度。“产能不去,永无宁日”。只有压减过剩产能,才能最终实现更高层面的优化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上半年海螺、南方、娲石等企业已经带头发布熟料生产线补充产能置换方案通告,表明实质性启动压缩过剩产能的行动开始了。
4、下半年价格预计维持低位运行
受资金问题拖累,上半年新项目开工延期、在建项目进度缓慢,水泥需求持续疲软。下半年需求改善仍需视资金到位情况而定。供应端,错峰生产将继续执行,但产能过剩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缓解。
供大于求的市场格局下,行业企业竞争充分,上下游持续博弈,水泥价格易跌难涨。当前沿江P.O42.5散装水泥平仓价已跌至175-195元/吨,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边缘,预计后续跌幅有限。综合判断,下半年上海水泥价格将维持低位运行。
(上海市水泥行业协会秘书处市场研究组供稿)
编辑:李彬恺
监督:0571-85871667
投稿:news@cceme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