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持续发力厚植高质量发展绿色底色
◆岳红星
“十四五”以来,山东省德州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绿色发展底色更加鲜明,人民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
坚持系统治理,环境质量实现新突破
德州市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了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治理措施,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净。
聚力打好蓝天保卫战。德州市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削减,扬尘管控、移动源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机制不断健全。今年1月—8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97,优良天数比例70.4%,同比提升10.2个百分点;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9.5%。
全力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加快构建“三通六带”现代水网体系。德州市作为山东省唯一入选全国第二批市级水网先导区的城市,2024年,全市6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标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马颊河(平原段、庆云段)分别入选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今年1月—8月,全市6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优良水体比例达66.7%。积极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完成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改造438.8公里,19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
着力打好净土保卫战。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完成451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农村黑臭水体103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印发实施《德州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创建省级“无废细胞”43个、市级“无废细胞”190个。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123平方千米,严格落实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确保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
推动绿色转型,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
德州市深入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全力优化产业、能源、交通、农业投入四个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能源结构更加优化。2024年,德州市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47.5%,居全省首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3.7%。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德州经验”得到国家能源局、山东省能源局充分肯定,开发规模位居全省首位。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成功获批,煤炭消费总量持续压减,2024年,全市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为58.8%,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清洁取暖改造惠及23万户农村家庭。
产业结构更加科学。严格“两高”项目准入,新上“两高”项目均落实“五个减量替代”。完成42家企业节能诊断任务,推动企业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12家重点企业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对全市389家企业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43家企业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乐陵市循环经济示范园和禹城市功能糖行业清洁生产整体审核创新试点通过国家评估。
运输结构更趋绿色。2021年以来,德州市铁路累计货运量为1928.38万吨。淘汰国三营运柴油货车12042辆,完成率达147.07%,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货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公交车新能源占比达93%,中心城区公交免费政策惠及民生,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绿色出行成为新风尚。
农业结构更加生态。全市实施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项目18个,投资近1.2亿元,建立秸秆收储体系69个、示范基地36个,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开展农膜科学使用及回收,回收率达80%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常年保持在90%以上。
强化制度创新,治理能力得到新提升
德州市持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完善环境监测网络,优化监管执法方式,加强风险防控,加大宣传力度,凝聚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的社会合力。
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全面建立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凝练形成14个典型案例,6个列入山东省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应用典型案例汇编,1个被生态环境部采纳全国推广。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在污染源头防控中的作用,以环境管理升级引领产业经济升级,以产业经济升级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以环境质量改善助推产业园区绿色发展升级。
完善环境监测网络,全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共154个,覆盖所有县(市、区)全部乡镇(街道)。建设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65个、地下水监控井367个,饮用水水源地监测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布设土壤环境监测点位117个。布设环境噪声点位1546个,建成17个噪声监测自动站和1套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监控系统。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模式,开展扬尘、危险废物等专项执法行动。实施行政执法公示,执法信息全面准确及时主动依法公开。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广运用说服教育、行政指导等手段。建立行政执法日常检查监督机制,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和执法稽查活动,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加强隐患排查和风险评估,定期组织环境风险源企业开展排查治理,不断加强环境安全管理,完善风险防控措施。提升环境风险防控和安全生产精细化管控水平。开展辐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全市27家涉源单位放射源已全部纳入视频监控。
构建全方位宣传矩阵,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不断拓宽宣传深度广度。常态化开展环保设施开放、环保政策宣讲等活动,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强化生态环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提升社会公众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山东省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