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安丘市“三维发力”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5年以来,安丘市以细颗粒物(PM₂.₅)和臭氧协同控制为核心,通过“靶向治理、科技赋能、源头减排”三维发力,推动大气环境质量实现显著改善。2025年1-8月,安丘市细颗粒物(PM₂.₅)平均浓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1.8%;优良天数185天,同比增加21天;重污染天数实现“零发生”。
一、聚焦协同控制,实施精准治污攻坚。
以细颗粒物和臭氧协同控制为核心,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一是深化VOCs综合治理,完成15个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削减排放量0.87吨,重点行业污染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二是落实差异化管控措施,推动98家企业实施夏季错峰生产,引导75家企业避开5-6月、9月臭氧高发期开展设备检修,减少阶段性污染贡献。三是加速移动源污染治理,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2186辆,推广新能源运输工具,降低移动源排放总量。
二、强化监测监管,构建科学治污体系
建立“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管理机制。一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动态监管1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每日分析数据波动、每周通报高值点位,实现污染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二是严格环境执法监管,开展秸秆禁烧“人防+技防”管控,依托铁塔瞭望系统实现火情处置率100%;完成17家机动车检测机构64家次检查,查处数据造假、设备不达标等问题70个,油气回收抽测合格率达97%。三是强化重点领域监管,对工业窑炉、燃煤锅炉等污染源开展专项检查,督促企业稳定运行治污设施。
三、深化源头治理,巩固蓝天保卫战成果
从产业、能源、交通等结构调整入手,推动源头减排。一是优化产业布局,引导高耗能企业实施绿色升级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4家企业清洁运输工作。二是推进清洁能源替代,支持企业煤改气、煤改电项目建设,降低煤炭消费占比。三是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与周边县(市、区)建立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联合应对重污染天气,对全市21家重点废气排放、10家用车大户企业协商减排11次,废气三项减少排放量约80吨、VOCs减少排放量超1500千克、车辆减少3万余辆,实现区域污染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