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市兖州区以“加减乘除”式能源改革 构建能源发展新体系
2025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也是加快塑强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重要一年。兖州区积极应对能源转型升级需求,采取“加减乘除”式能源改革,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实现全区能源供应能力显著提升,能源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能源基础设施有所改善,确保能源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一、运用“加法”增加新动能。一是坚持“光火储”多能互补理念。持续增加光伏、垃圾发电等非化石能源应用规模,加快推进宁德时代兴隆庄光伏二期200MW、樱源鸭棚30MW等光伏项目建设,稳步提高北发合利垃圾发电量,进一步提升全区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量,2025年兖州区新能源累计装机并网容量预计突破70万千瓦。二是扩大新能源企业发展规模。以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生产基地落地兖州为契机,带动和引进电池供应链企业,持续壮大全区新能源产业规模。2025年,全区新增新能源重点企业10家,企业新增数量同比增长100%。三是挖掘新能源企业发展潜力。2025年将重点突破储能、充电桩等领域技术瓶颈,目前,万辉AI智能移动无人驾驶充电桩、济宁首个使用314Ah大电芯独立储能项目均已落地投产。2025年全区新能源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数量持续增加,目前共有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1家。
二、运用“减法”降低能源消费。一是持续压减耗煤企业煤炭消费量。每月对重点耗煤企业监测分析,不定期深入到重点耗煤企业进行数据核查,督促焦化、造纸、燃煤发电厂等有关耗煤企业做好数据填报工作,严控企业超时序使用煤炭,及时纠正违规耗煤问题。2024年,完成煤炭消费量低于市定区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全年目标考核。二是严把“两高”项目准入关口。深入贯彻国家及省市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决策部署,严格执行新建“两高”项目要求,自2021年“两高”项目核查以来,兖州区无新建“两高”项目。完成2018年以来存在违规建设行为的3个项目整改,2个锅炉关停。三是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紧盯“十四五”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持续加大用能监管力度,建立能耗月调度机制,开展异常用能监测分析,及时纠正企业违法违规用能问题。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多家重点能源企业通过加大节能技改、淘汰落后设备等方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力争到2025年,全区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下降18%以上。
三、运用“乘法”提升用能空间。一是强化能源监管执法。持续开展节能监察工作,及时排查发现企业落后机电设备,2024年,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问题15条,不断提升能效水平。二是保障项目能耗要素。面对新上项目能耗要素需求,积极沟通协调,为济宁市飞灰和市政污泥协同处置(一期)、兖州高新区2×5万千瓦背压机组热电联产等多个项目解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指标及用能需求。三是强化公众和企业节能意识。深化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力度,利用节能宣传周、绿色低碳日等活动,持续开展节能宣传,将节能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进能源要素节约利用。
四、运用“除法”消除低效产能。一是优化调整用能结构。加强谋划,科学制定煤电机组升级改造方案。2024年,兖州聚源热电2号、3号共2.2万千瓦落后燃煤小机组已通过关停验收,燃气锅炉热源替代项目已建成投运,保障了园区内27家企业工业生产用汽不受影响。当前其他相关机组正在办理手续,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二是持续提升能源管理水平。依托全市智慧节能管理平台,加强节能监察执法,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用能行为,全面提高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水平,全区22家重点用能企业能源状况利用水平连续三年位居全市前列。三是推进绿色能源技术创新。鼓励耗能企业采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推动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项目,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同时,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全区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供技术支撑。